姓名了。此人在學問方面造詣不深。等他到後,拜託他作一幅東坡畫像,他答應後馬上洗筆作畫,不多時,一幅栩栩如生的東坡畫像便完成了。當時詩會上,有豐盛的美味佳餚,而且馬上就要開宴了,按常理應邀請他一起參加,以表達感謝。但是,即便是在繪畫方面造詣很深的他,也只被當作個畫工,連一杯酒都沒有請他品嚐,便讓他離開了。在當時的交際中,對學者和沒有學問的人的區別對待,表現得極為露骨。古往今來的史書中登場人物數不勝數,然而未被載入史冊的藝術家又會有多少呢?……(中略)……由此可見,在*,學問極受推崇,如果人格的陶冶不能以藝術形式呈現出來,便不能被稱之尊貴。這也有一定道理,雖然藝術是藝術,學問是學問,但是兩者卻分不開……
這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文人作畫,往往被給予極高的評價,這樣的人被稱為“畫家”。而像被請去為蘇東坡作畫的人則被稱為“畫工”,層次要比“畫家”低等。畫工只會畫畫,而畫家則既是文人,又是官僚或地方豪紳,或是具備其他才能。古時稱這樣的人為六藝全能之人。
全能人才是儒家追求的理想,然而,什麼都會的人就能被稱為模範嗎?《論語》中有下面一段話:
太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指古代官名,總理級大臣。春秋時期稱總理大臣為太宰有宋和吳二國,此處出現的太宰乃是吳國的大臣。關於吳國太宰與子貢會面一事,在《史記》中有記載,而且有過兩次會面。吳之太宰名為嚭(讀音: pǐ)。在外交會見結束後,吳太宰問道,夫子是聖人嗎?他一定具備很多的才能吧。
關於此段話的解釋,古注與新注不相同。新注為南宋朱熹所著,在此之前的《論語》註釋尚未明確孔子的思想體系。與訓詁相比,朱子採取了更合理的思辨性考察角度,對《論語》進行了重新闡釋,從而創作出了《論語集註》。此前註釋被稱為古注,其代表便是何晏(?— 249)的《論語集解》。何晏之母乃曹操夫人,何晏本人在宮中長大,因此具有一定的權勢。《論語集解》是由他召集了眾多學者,將漢魏之前的古注綜合而成,因此並非他個人的著作。何晏本人信奉老莊思想,以開創清談而聞名。作為老莊的代表人物,又總結《論語》古注,也可以算是前面所述的“纏繩”一例。然而從朱子的新注中可以看出,老莊式的思考方式被排除在外。 。 想看書來
多才多藝(3)
關於古注和新注說來話長,現在我們對“儒教”所提出的闡釋多以朱子的新注為依據。
新注中對太宰的話解釋為: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聖人,是由於孔子的多能。其中也包含了這樣的意味——聽說孔子被稱為聖人,那麼應該如傳言所云,什麼都會吧。
然而古注的解釋為,既然是聖者,那麼不應該連一些瑣碎的小事都會吧。其前提是作為聖者,不應該多能。
根據新注的解釋,太宰邊點頭邊說:“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如同傳言一樣啊。”而古注的解釋則為:“聽傳言如是說,那麼孔子究竟算是聖者嗎?”太宰一邊問道一邊側過腦袋思考,所言不免帶有挖苦之意。
針對太宰的提問,子貢回答道:“天縱之將聖。”對此,按照古注的解釋為,受上天所封的將聖。古注中寫道:“將大也”。然而,在新注中對該句的解釋為,天縱之,使之成為將聖。既然為聖,那麼必然多才——這是對子貢所言作出的解釋。成為聖人有諸多條件,假設多能是其中之一,那麼由於孔子在此方面極為突出,因此稱為“又”。然而多能未必為聖人,假設成為聖人的條件中特別強調“孝”,那麼在孝行方面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