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是資本力量控制政治、軍事力量,這是西方的傳統,在現在民主制度下更是日趨完善;國內則是政治、軍事力量控制資本力量,這也是華人國家上千年的傳統。對於李家明這樣已經站在商人最頂端的人,對政治、軍事力量不恐懼才怪。
藉著喝茶斟酌了一會言詞,孫部長也誠懇地小聲道:“家明,有些東西既然無法改變,那就要學會接受、變通。”
李家明心裡一動,卻神色依然沉重道:“您的意思是?”
“你照舊加入學社,但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以你的聲望與成就,只要讓上面認為你沒有野心,遲早會讓你進入高層的。還有一點,你是世界知名經濟學家,學術能力比吳老他們還更出色,完全可以替政府出謀劃策。
家明,我們是人情社會,當你在那個圈子裡混熟了,又跟他們沒有政治利益上的衝突,沒人會想把你怎麼樣的。”
是啊,這才是目前最明智的選擇。(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章 底層路線
巍巍青山夾一水,蜿蜒的大河兩岸高樓林立,儼然是群山裡的現代都市。
這十餘年來,同古的竹木加工、食用菌、製藥三大產業發展迅勐,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工作崗位。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快速增長的人口,也帶來了城市的繁榮,卻沒象山外的世界那樣帶來房價的高漲。
這得感謝縣委、縣政府領導們的英明決策,拍賣土地來的款項被政府全用來建保障房,完全抑制住了房價的上漲,成了有錢人住花園小區、普通老百姓住高樓大廈的格局。廉價的住房、眾多的工作機會,吸引了鄰近縣區的人口大量流入,這座小縣城最終膨脹成了近四十萬人口的城市,而且人口還在緩慢增長。
當然,大山裡憑空出現這麼一座中等城市,也就出現了大量廢棄的小村落、鄉鎮。李家明他們一路看過來,越靠近同古的鄉鎮、村落越破敗,很多以前還算熱鬧的小村落只剩下老人在農田、菜園裡耕作,已經看不到多少青壯勞動力了。
誰讓同古的風水好,出了個李家明,出了個人才濟濟的李氏家族呢?
宴請李家明一行人的朱書記如此說,引來陪同的廖縣長附和,高坐上首的李家明也笑納了人家的恭維。如果沒有他,同古的經濟也能發展,也能創造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但終究是人走政息的曇花一現。有了他,前世那個不大小的奇蹟變成了神蹟,而且還看不到任何衰敗的跡象,所以這些恭維話他當得起。
酒過三巡,等陪坐末席的毛伢準備敬酒時,黑臉透亮的李家明壓了壓手,示意自己的發小稍安勿躁。
“書記、縣長,承蒙二位看得起,我就叫二位朱哥、廖哥了。”
彼此稱兄道弟,就意味著對方的人脈能為己所用!
兩位父母官不禁大喜,連忙道:“高攀了高攀了,那我們也不叫李董了,就叫你家明老弟!”
安靜吃飯的柳莎莎詫異了一下,隨即又吃她的飯。家明在省裡碰了下壁,估計這是要走底層路線了。這兩位官員官聲極好,不貪不佔而且年輕、務實,又有家明的扶持,日後很有希望成為他在政界的盟友。
知夫莫如妻,李家明還真是這麼想的。這兩位由市委組織部精心挑選的主官還不到四十歲、能力也極強,否則再有經濟基礎也不可能把縣城發展得這麼快,而且規劃得如此科學。精英在政府啊,如果利用自己的人脈、實力幫他們一把,或許他們也能象自己岳父大人樣青雲直上。
他們還不到四十,自己還不到三十,結交正是當時。再過二十年,他們肯定能身居高位,自己也肯定把社裡的老頭們熬死了,那時才是大家相互扶持的大好時光。
政治嘛,不過是‘把朋友越搞越多,把敵人越搞越少’,自己有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