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的都是unix,不過可以想見功能有多差勁,畢竟硬體條件擺在那裡——64k的記憶體定址能力、512k的磁碟空間,僅此而已。
作為流傳最廣的計算機之一,pdp系列扔了可惜,可是沒有作業系統的支援卻無甚大用,最新的unix和bsd都支援32位的vax了,沒人願意在16位系統上下功夫。
這讓長久看到了一點點商機,專業計算機的作業系統才值錢,這方面vs做的不好,甚至沒有想往這方面發展,因為在他們面前橫亙著unix,史上最強大的作業系統。
別人不做16位系統,但是vs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godson壟斷了pc機的作業系統,本身就是16位的系統,這次為了開發工作站,特地添置了許多功能。
喬伊也知道長久在想什麼,進軍小型機,染指高額利潤市場。
當然版是不可能直接裝到pdp…11上去的,硬體資源不夠,不過長久半開玩笑的同小組裡面的程式設計師打賭,看能不能將3。2版的godson移植到這種老爺機上。
小組其他成員看這位老總猶如看怪物,這種事情無異於說夢話,以為長久又想變著法子請客,因此紛紛下注。
有這等好玩的事情豈能缺了喬伊,他自願加入這種極限挑戰,於是在業餘的空閒兩人合作無間,居然成功了,不但執行正常,跑的還挺歡,讓小組成員們大跌眼鏡,每人損失了一頓大餐。
不怪這些傢伙不相信,這種任務就類似於將windowsnt執行在286上,是不是很刺激?
這種遊戲之作不簡單,成功之後被長久和喬伊命名為mini…godson,其功能完備同最新的3。2系統別無二致,一經推出相當的受那些pdp…11使用者的歡迎,此版本一直都沒有更換及改進,最終陪伴著pdp…11壽終正寢,據說現在在世界的某些角落中,還能找到跑著mini…godson系統的pdp…11,有興趣可以找找看。
16位系統算是一個嘗試,真正的重頭戲還是32位的,這個版本一直在測試並沒有公開(ec上用的是3。0版),這是長久專門為圖形工作站及小型機設計的。
之所以遲遲不投入實用,一來是因為mit的x…window計劃沒有任何進展,二來就是考慮如何讓這東西跨越平臺的障礙,能夠同時支援k32系列和英特爾尚未出世的386。
想起蘇教授和mit的合作長久就頭疼,他甚至後悔把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給了別人,進度完全不能掌握。
於是在喬伊的建議之下,長久一怒出手將,將所有未開發完東東使用權一股腦的買了下來,並且招兵買馬,把這項計劃整合到了圖形工作站的研發當中,這才解決了後顧之憂。
另外的就是跨平臺作業,這個就比較頭痛了。按道理講godson在設計之初就是比較注重可移植性,但是經歷了這麼多的版本變遷,經手之人甚多,為了相容性,系統已經變的複雜。
可以說現在pc上的godson已經不是原來那個簡單的檔案系統了,因此必須要動大手術,不管是長久還是喬伊都傾向於一勞永逸的方式。
為了實現這個特性,喬伊親自操刀,將系統核心分成了兩塊, 一塊依賴於硬體,一塊獨立於硬體,貌似又回到了以前精簡的時候,所謂由簡入繁易,由繁再進化到簡就難了。這方面喬伊和長久花了不少時間。
兩人到此為止還算合作愉快,至少對問題的看法簡直默契的一塌糊塗,只在搞到圖形介面的時候有了分歧。
以喬伊一如既往的做法,自然是傾向於將圖形介面做成一個程式,可以隨時開啟和關閉,只是基於核心之上的一個高許可權的殼,這樣做減少了系統的複雜性,至少不會因為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