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必須讓孩子學會了再去選擇其它的學習,否則,以後想玩什麼、學什麼都免談,這樣孩子才會用心去對待,在學到真東西的時候也才能形成對事盡心盡力的態度。當孩子做事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給出指導意見,但同時,必須讓孩子反思是否盡心盡力了,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遇到困難而半途而廢就是因為不願花功夫而導致的,如果家長不引導孩子反思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做這件事半途而廢,做其它的事照樣半途而廢,時間長了,也會形成對事不盡心,完全無所謂的態度。另外,家長不要過多的去幹涉、打斷孩子正在用心做的事。比如:有的孩子看到父母打掃衛生,孩子也就自覺的去擦玻璃了,本來這是好事,可有的家長會馬上讓孩子停下,“划著手怎麼辦?”,有的孩子對某個課外活動很感興趣,正挖空心思的想把事情做好的時候,父母會說:“功課都忙不好還瞎忙這個,別整了,做功課去。”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孩子難得有對事盡心盡力的表現,本來是對孩子形成盡心盡力的態度的很好的教育機會,卻被父母給錯過了,甚至反倒使得孩子形成了對事不盡力的態度,要知道,沒這個態度,功課肯定也是做不好的,擦玻璃也未必就會划著手,即使真劃到了也是人生的一種經歷,與培養孩子盡心盡力的態度相比,划著一下手有算得了什麼?關於對人,一定要從小灌輸孩子用心對待身邊的人的思想,哪怕是孩子遇到了那種對他不用心的孩子而吃虧了以後,也不能和孩子一起抱怨,或是責罵孩子怎麼這麼“傻”,“居然會上這種人的當?”家長必須讓孩子明白世界上好人是佔大多數的,你用心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用心對待你,即使現在吃了點虧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以後懂得防範就行,但並不能因為自己吃了虧就去變成欺騙別人,成為對別人不盡心的人,自己已經很討厭這種人了,難道自己還要成為自己所討厭的人?這樣的人,別人也肯定討厭,難道我要做一個讓大家討厭的人?這樣,孩子才會形成對人盡心盡力的態度。孩子形成了對人對事盡心盡力的態度,自覺踐行“忠道”,成功的機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作者題外話:家長必讀 人性 教育 忠道
七、恕道教育
恕作為儒家實現”仁“的方式的另一核心概念(上一章已講了“忠”),對孩子的培養更應是重中之重。何為“恕”?從字面構造來看,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你心裡面想對自己一樣的去對待別人就“恕”。按孔子的解釋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講,這是一條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關係,維護人類和平,促進和保護人類文明的一條永不過時的準則。尤其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當今世界,更是越來越凸顯出其可貴。如果不堅持這一條原則,就會使得人與人之間採用不正當競爭方式,隨意亂來,國與國之間也會為搶市場、搶資源而出現掠奪、戰爭,這樣一來,豈不是天下大亂,褻瀆人道主義,踐踏人類文明?也正因為此,在聯合國將這句話鐫刻在了大廳裡,被視為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相處的“黃金規則”。“恕”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乃至是全世界的寶貴精神遺產。這是作為一個人在處理與他人交往的關係時所必需遵守的規則,也應是一個人所必需具備的品質。
然而,遺憾的是,祖先留下來的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卻很少在我們的孩子品質之中體現出來。如今的很多孩子恰恰是缺乏這一寶貴品質的。我們經常被如下現象所困擾:孩子想要什麼就要求父母給與什麼,很少去想會給父母帶來的麻煩;想發火就發火,很少去考慮會給身邊的人帶來什麼影響;還有的搗蛋鬼一天以“惡搞”、以整人為樂趣,給同學、家長、老師帶來很多麻煩。問題出在哪?就出在現在的孩子缺乏“恕道”教育,在西化的社會環境下,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