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開一個小小的玩笑,只為引出我當粉絲的故事。
我的“泡麵”不是娛樂明星,我曾做過一位文化名人、著名作家忠實的,鐵桿的,超級的粉絲。
枯燥乏味的高三生活唯一樂趣便是中文閱讀。坐在教室窗戶口的我每晚都要抽一會兒時間翻翻散文隨筆,伴著月光、微風和蟬鳴還有陣陣墨香鑽入另一個旖旎天地,暫不管現實升學壓力和如影隨形各種難以言說的苦惱。
一個名字迅速闖進了我的精神世界,第一次看她的文章就倍有感覺,玲瓏的文字能把人的積鬱一掃而空。文章很長但讀起來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層次感錯落的“遣詞造句”和實際大於修飾的“語言負載”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原來華麗與質樸並不衝突。更絕的是她筆下水晶葡萄般大量比喻句處處都閃耀著時尚元素卻一點都不流於稚嫩,她以一種徹底輕鬆柔和的姿態在深邃、冷靜的燈捻中幽幽釋放著母性的光輝。
她就是:畢淑敏。
著魔般收集她的作品,搜尋她的資料,關注她的動態,向同學朋友推薦她的文章,在腦袋裡勾勒她的形象並天真地虛擬我們以師徒結緣、以朋友對待、相交甚歡的瓷實場景。這一切當然白日做夢,可我至今仍堅信“畢淑敏”這個名字是我高三那段非常歲月的見證。這三個字對我精神狀態的意義是積極而不可磨滅的。
到北京上大學,接觸了她更多的小說、散文,也在報紙雜誌上了解到她更多的資訊,這都在幫我完善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作家。那個時候,我單方面與畢淑敏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從高中起慢慢延續下來的原始情感,所以我一直試圖尋找她。我是那種突發奇想、行動驟然的人,嘗試過無數方法均以失敗告終。偶然在《青年心理》雜誌看到她開的專欄,馬上一個電話打到主編辦公室,故意把聲音壓得低低的以示成熟,偽裝是畢淑敏西藏阿里當兵時的戰友打聽她的聯絡方式,主編當時十分友好,沒有一絲心理防備,我輕鬆得逞。
馬上撥打畢淑敏家的電話,果然接通了,還是她本人。我欣喜若狂,卻極力壓抑住內心的興奮和緊張,嘴巴像機關槍一樣“噠噠噠噠”拼命地講話,現在想想當時真是失態了,絕對的語無倫次,而且還邊說話邊帶緊張地喘氣。說得正起勁呢,那邊傳來很冷靜的語調打斷我:“不好意思,我手機來了個重要電話,麻煩你等會兒再打過來,我先掛了。”真暈,敢情她剛才沒有認真聽我熱血沸騰的陳述啊!
十分鐘後,我估摸著她那頭大概完事了,就又撥過去,這次我提醒自己穩一點,別用力過猛,於是降慢了節奏說:“畢老師,我是您忠實的小讀者,北京一名大學生,我能同您聊聊嗎?”她似乎有些詫異地說:“如果沒有什麼重要事情,只是隨便聊聊,那不好意思恐怕沒有時間,我很忙。”我不死心,“那咱聊十分鐘,就十分鐘可以嗎?”這回她倒挺通容,我先作自我介紹然後極力表達對她的喜愛之情以及她作品如何如何深深地影響著我。多數時間是我在說,自認為說得還挺動情,畢老師在那邊靜靜地聽,偶爾也問問我的一些情況。她人比較隨和還表揚我17歲就考起名牌大學並問候了我的父母,把我著實感動了一番。掛電話前我提了個要求:“畢老師,我能見見您嗎?”她說:“我明天就要到外地出差,下次有機會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粉絲要煮熟(2)
第一次與她本人通話,我們倆反差真大,我不自然地總要激動,而畢老師始終都相當理智、鎮定。
後來,我常常給她打電話,每次都表達想見她一面的意願,她總以各種理由拒絕。每拒絕我一次,我見她的慾望就越強烈,這又激發我打更多的電話。我欲罷不能,似乎已經背離了原始想見她的初衷而是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偏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