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萬人,戮戰一年多的成績就等於白費了。
於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場奇怪的外界暗流爆發了。
德國義大利兩國是日本的盟友,此時日本跟中國正在進行激戰,可是兩國卻仍然和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但是事實就是如此,因為蔣價石沒有膽量代表中國驅逐他們,也沒有必要驅逐他們,因為蔣價石時至今日還沒有向日本宣戰,他在幻想跟日本和平結束戰爭呢。在這種情況下,德意的大使沒必要離開中國,他們在中國更有作用,不管是對他們自己國家還是對自己的盟國日本來說,於是他們跟隨蔣價石到了重慶,同時也往塞北派了專門的公使,他們明白此後主宰中國的兩個權勢人物必然在蔣趙兩人之中出現。
透過德意兩國日本跟蔣價石接上頭,日本人希望跟中國保持一定程度的默契,比如雙方就目前戰線,互不攻擊對方。並就有可能的結束戰爭狀態進行了探討,日本要求蔣價石可以和汪精衛整府合併,接受汪精衛同意日本的要求,將東北至於日本的統治之下,由中日兩國共同治理東北,華北高度自由化,海南島永久**給日本。
在這些條款中,蔣價石最難以接受的就是跟汪精衛合併,因此對此十分猶豫。其實他也希望日軍此時能跟中央軍保持距離,雙方互不攻擊對方也是他樂見的,因為他也需要時間整合力量,不管是外交方面的支援,還是整合新形勢下軍閥們的問題,都需要時間。於是蔣價石跟日本人默契產生了,在日本沒有發動任何進攻的情況下,蔣軍也沒有任何反擊,史稱消極抗戰。
但是此時蔣價石跟趙書禮爆發了嚴重的分歧和激烈的矛盾鬥爭。
原來趙書禮也透過德意的領事知道了蔣價石和日本人談判的情況,也許是德意想拉攏趙書禮,也許是日本有意讓趙書禮知曉,讓蔣趙二人此時發生矛盾好漁利,但是趙書禮卻不得不和蔣價石此時發生矛盾,因為有些是關乎根本性的東西,是趙書禮一定要堅持的。
比方蔣價石因為日本不肯放棄扶持的汪精衛政權,有意於跟英美,尤其是美國達成一些密議,接受美國提出的出兵緬甸的請求。可是趙書禮反對,他知道去緬甸是一個災難,未必是一個錯誤,也許將來應該去,但是此時去絕對不合適。而且英國人很不樂意中**隊進入這裡,他們的表現已經絲毫配不上一個大國的風度了,以前擔心日本的反對,封鎖了滇緬公路,不允許美國物資從緬甸進入中國,現在反過來還擔心中**隊進入緬甸後,會影響將來他們對這裡的統治。可是現在日本人攻打他們了,他們還是不敢放中**隊進入,只有在美國的壓力下,在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後,才同意了中**隊入緬作戰。
但是蔣價石還是同意了,美國佬的盛情邀請在他看來或許是倍兒有面子,或許是實在太渴求跟別人合作了,孤立對抗日本太久的他此時需要盟友,於是他接受了美國人的邀請,在中國戰場上和日本保持默契的同時,竟然派出中央軍精銳開赴熱帶雨林。
對此趙書禮致電蔣價石,表示了明確反對,但是蔣價石卻反而認為趙書禮別有用心,不作理會,還對塞北軍在北方的不作為表示了憤慨。
在入緬作戰的同時,蔣價石還派遣精銳部隊,對正在攻擊香港的日軍進行牽制。這個做法完全就是丟人現眼了,日本人打香港中央軍根本就阻止不了,這個牽制完全是在拍大英帝國的馬屁,而人家還根本不願意理你,甚至對你進入緬甸幫助人家也十分不樂意呢,如果沒有美國的調和,恐怕中**隊永遠不可能得到英國允許進入緬甸。
趙書禮自然也是反對這種無用功的,但是傳統的中國政客蔣價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要展現他所謂的大國領袖風度,把仁義做到實處。就像當年給日本發傳單而不丟炸彈一樣,此時支援英軍的行為其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