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人情,他不厭其煩的提起。
在中國讀者看來,這麼羅嗦有什麼好看的,但這就是林羽堂的高明之處,他完全明白應當如何對待西方讀者。
林羽堂的小說能在西方受到歡迎,就是因為這一點,他把故事向西方人講明白了。
這是很多翻譯中國小說的翻譯家走入的誤區。
翻譯的首要任務是把故事講明白,讓西方人聽懂,而不是講究文采。
不能為了追求簡練,把一些中國人熟知的事情一筆帶過,中國人熟知,西方人不知道,他們怎麼能夠看懂呢。
你連故事都講不明白,還炫耀什麼文采。
林羽堂從來不用中文寫小說,也極少用英文寫幽默小品。
他很清楚這兩種語言面對的讀者群不同,他用中文寫小品文簡約優美,他用英文寫小說繁瑣綿長,不是改變了文風,而是面對的讀者不同。
從這方面來說,他的確是語言大師。(未完待續。)
第二百三十九章 野心之作
林子軒看到的《京華煙雲》出版於1991年,翻譯者是鬱達浮的兒子鬱斐先生。
鬱斐先生花費十年的時間翻譯了這本書,叫做《瞬息京華》,基本上符合林羽堂的原意,而且用的是北平口語,文筆生動,行文流利。
鬱斐先生之所以翻譯這本書還要從1939年說起。
當時《京華煙雲》在西方出版,獲得了成功,林羽堂就請在新加坡的鬱達浮翻譯成中文版本,還給鬱達浮寄去了五千塊錢。
他認為鬱達浮“英文精,中文熟,老於此道,達浮文字無現行假摩登之歐化句子”,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譯家。
這句話說的很中肯。
鬱達浮的文字在民國時期的文壇就算不是頂尖,也是超一流。
但是,鬱達浮那個時期過的不怎麼樣,較為潦倒,還有家庭糾紛,他雖然開始翻譯,卻沒有翻譯完,只開了一個頭。
後來他死在了南洋,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那筆錢也沒有還給林羽堂。
鬱斐先生這算是父債子償,成就一樁文壇的佳話。
1924年7月20日,《快活林》開始刊載《京華煙雲》。
故事從光緒26年7月20日早晨的北京城開始講起,這一年按照西曆是1900年,也是林子軒出生的那一年。
他講的是24年前的故事。
那一年,北京城正在鬧義和團,殺洋人。殺教民,燒教堂。亂成一團。
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正要攻向北京。如果說北京是個修羅場,那天津就是個大地獄。
正是亂世將起之時。
北京城的大戶人家紛紛逃離,前往外地避難,姚家的女兒姚木蘭在逃難途中和家人失散,落入義和團之手,險些被人拐賣,幸好被曾家人所救,脫離險境。
接下來便是姚木蘭回到家中,過起了家長裡短的生活。
《京華煙雲》這樣的開局略顯平淡。而且還是以一個女子的視角來講述故事,讓很多滿心期待的讀者頗為失望。
甚至不少文人認為林子軒江郎才盡,寫了一部鴛鴦蝴蝶派的言情小說。
但更多的人持觀望的態度。
如果這本小說是一位鴛鴦蝴蝶派作家的小說,沒什麼奇怪的,但出自林子軒之手,就需要仔細琢磨一番了。
和《亂世佳人》一樣,《京華煙雲》的主角是位女性,叫做姚木蘭。
在林子軒的小說中,女性作為主角並不稀奇。只是故事實在是有些平淡。
《亂世佳人》一開場就把讀者拉入了戰爭之中,在戰爭中講述人物的堅持和脫變。
相比較而言,《京華煙雲》的時代背景同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