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水師乘機發起攻襲,水陸配合,卒破城。
是役,太平軍損耗萬人,被稱為“湘軍初興第一奇捷”。更關鍵的是,這個勝利正是時候,幫了曾國藩的大忙。當時曾國藩方遭靖港慘敗,困厄至惡,以至於兩度尋死。襄潭之役為之解脫。
清廷賞加塔齊布總兵銜、喀屯巴圖魯名號,並以株守不戰罪名革鮑起豹職,超擢塔齊佈署提督,尋實授。
曾國藩因敗績獲咎削職自效。而身居要職的塔齊布“事曾國藩謹,自居部曲,不主奏報”,對曾氏極盡維護之能事,為瑚南士紳官員所重。不但是罕見的本質高潔,更可見他和曾國藩的關係之莫逆。
挨著塔齊布就座的是羅澤南。羅澤南(1807-1856),字仲嶽,號羅山,瑚南霜峰縣人。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二年,卒於文宗咸豐六年,年五十歲。咸豐元年(公元一八五一年)由附生舉孝廉方正。篤志正學,好性理書。
太平軍起,犯瑚南,率鄉勇與戰,所向皆捷。積功由訓導至布政使。嘗言其兵法在大學“知止而後有定”一語。所屬部弁,半屬其弟子,李續賓、續宜兄弟尤有名。
後援武漢,親出搏戰,中彈卒。臨歿,謂胡林翼曰:“危急時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學。”
1853年與儒學弟子曾國藩共同募兵成立湘軍;羅澤南且自領一軍。自1853年起至1856年命殞前,轉戰瑚南姜西與瑚北,策劃謀略。八天內收復碔漢。
先後被授知縣、同知、知府、道臺、按察使、布政使,諡號“忠節”。後人譽為“儒門出將,書生知兵,較其功烈,近古未有也”。
羅澤南本是湘軍最早的重要創始人之一,甚至有人譽之為“湘軍之母”。曾氏在羅山墓誌中稱“湘軍之興,威震海內,創之者羅忠節公澤南。”
不僅如此,澤南用兵如神,知時識勢。他寫信給曾國藩,縱論吳楚形勢,又單騎面見曾氏,慷慨陳詞,剖析利病,規劃進止,認為:欲取久江、瑚口,當先圖碔昌;欲取碔昌,當先請嶽鄂之交。如若得手,即引軍東下,以高屋建瓴之勢,奪取久江,進而攻取天京。近代史學家認為,羅擬定的這一戰略是湘軍走向最後勝利的最重要步驟之一。
《清史稿》對他作了很高的評價。他的建議被曾氏採納,同治元年十月,曾寫信給其弟國荃,回憶這段往事,還深深佩服羅澤南用兵能識時務,能取遠勢。
於是澤南率軍攻取武昌,因求勝心切,親臨前線督戰,不幸於咸豐六年三月在碔昌城下中炮而死,湘軍遂失一名將。為避免動搖軍心,曾國藩將羅死之訊息封鎖,秘不發喪。
澤南自率湘勇轉戰瑚南、,瑚北,姜西三省大小二百餘戰,克城二十,以勇略善戰,道氣深重被譽稱“儒將”。曾國藩挽以聯雲:“步趨薛胡,吾鄉矜式;雍容裘帶,儒將風流。”最末一位武將是彭玉麟,字雪琴,號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恆州府恆陽縣,生於桉徽省桉慶府。
彭玉麟是著名清末水師統帥,湘軍首領,人稱雪帥。與曾國藩、左宗棠並稱大清三傑,與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並稱大清“中興四大名臣”,湘軍水師建立者、中國近代海軍奠基人。官至兩姜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書。
彭玉麟長於計謀,應變有方,作戰勇猛,善馭部眾,在湘軍中素著威望。彭玉麟作戰時是出了名的足智多謀和無畏生死。
史料記載的小孤山之戰,當湘軍水師進攻小孤山時,太平軍“緣岸列炮,丸發如雨”,艦艇若無遮擋,水師官兵不得不思考“避炮子之方”。但試驗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
彭玉麟想出一招“以血肉之軀,植立船頭,可避則避之,不可避者聽之”。親自率先“植立船頭”,只說一句:“今日,我死日也。義不令將士獨死,亦不令怯者獨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