⒆櫻��娣帕鰨�20)。當時周世孰有不惑乎?後《鴟鴞》作而《黍離》興(21),諷詠之者,乃悲傷之。故無雷風之變(22),周公之惡不滅;當夏不隕霜(23),鄒行之罪不除(24)。德不能感天,誠不能動變(25),君子篤信審己也(26),安能遏累害於人(27)?聖賢不治名,害至不免闢(28),形章墨短(29),掩匿白長(30),不理身冤,不弭流言,受垢取毀,不求潔完,故惡見而善不彰,行缺而跡不顯。邪偽之人,治身以巧俗(31),修詐以偶眾。猶漆盤盂之工(32),穿牆不見(33);弄丸劍之倡(34),手指不知也。世不見短,故共稱之;將不聞惡,故顯用之。夫如是,世俗之所謂賢潔者,未必非惡;所謂邪汙者,未必非善也。
【註釋】
(1)士:這裡指才能學問高的人。多口:口舌多,指遭受各方面的攻擊。
(2)休:美好。熾(ch@赤):盛。
(3)彌:通“弭”,止,息。彌口:住口。
(4)危傾:這裡形容禍害極嚴重。
(5)臧(1ng髒)倉:戰國時魯國人,魯平公寵信的近臣。魯平公要見孟子,臧倉向平公說了孟子的不是,於是平公終未見孟子。事參見《孟子·梁惠王下》。
(6)公伯寮(li2o聊):姓公伯,名寮,字子周。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學生。曾向季桓子誹謗子路,孔子很不高興。事參見《論語·憲問》。溯:疑作“愬”。本書《偶會篇》、《論語·憲問》作“愬”,可證。愬:同“訴”。
(7)垤(di6疊):小土堆。
(8)汙:停積不流的水,也指池塘。
(9)訛(6俄):謠言。市虎之訛:戰國時,魏國人龐恭問魏王:“如果有人告訴你集市上有老虎,你信不信?”魏王回答:“我不信。”“兩個說呢?”“我也不信。”“三個人說呢?”“我信。”龐恭說:“世本無虎,三人言而成虎。”事參見《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10)杼(h)助):織布機上的梭子。投杼之誤:有個與曾參同名者殺了人,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說她兒子殺了人。她不信,仍然繼續織布。接連又有兩個人來報信,她就相信了,於是扔下手中的梭子,跳牆逃跑。事參見《戰國策·秦策二》。
(11)礫(l@利):小石,碎石。
(12)冥(m0ng明):昏暗。冥冥:昏昧,形容無知。
(13)文王: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姬姓,名昌,在位五十年。惡來:商紂王的大臣,力大,能裂虎兕。喜歡進讒言。武王伐紂,惡來被殺。
(14)蔽:受矇蔽。
(15)審:詳知,明悉。
(16)微子:商紂王庶兄,名啟,封於微(今山東梁山西北)。因數諫紂王不聽,棄官逃走。周滅商,被封於宋,為宋國之始祖。事參見《史記·殷本紀》。
(17)比干:商紂王的親屬,官至少師。傳說紂淫亂,比干犯顏強諫,勸紂王修善行仁,紂大怒,剖其心而死。與箕子、微子稱殷之三仁。事參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18)三監:周武王滅商後,將商王舊地分給他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監管,總稱“三監”。參見《漢書·地理志》。聖人:這裡指周公旦。
(19)周公:姬旦,周武王的弟弟,一稱叔旦,因封於周,故稱周公。周公奔楚:傳說周武王死後,成王年幼,周公旦執政。管叔、蔡叔散佈流言,成王懷疑其謀反,周公逃亡楚國。事參見《史記·魯周公世家》。
(20)伯奇:周宣王賢臣尹吉甫之子,因後母進讒言,被父親放逐。事參見《太平御覽》卷五一一引《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