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等漢人的身上,巧妙的躲過了自身的失誤,不過大清國存在的困難實實在在,而且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從崇禎十七年,也就是瑞元元年開始,大明朝廷逐漸封鎖遼東和遼南,禁止與大清國的互市,到了瑞元二年,遼東之戰之後,大明朝廷更是全面封鎖了遼東和遼南,任何的貨物都不可能進入到大清國了,瑞元三年底的豐鎮之戰,讓草原的局勢也出現巨大的變化,不少的草原部落明確表示效忠大明朝廷,直接或者間接脫離大清國,包括察哈爾部落在內的草原部落,都斷絕了與大清國的聯絡。
隨之是蒙八旗的凋落,除開少數一些堅決臣服和支援大清國的草原部落,不少草原部落都逐漸的將蒙八旗之中自身部落的軍士撤回來了,這讓大清國二十四旗並舉的局面,幾乎是蕩然無存了。
其實在這之前,漢八旗已經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特別是遼東之戰,漢八旗幾乎損失殆盡,就算是皇太極下令從漢人之中招募軍士補充到漢八旗之中,速度也是不夠的,畢竟那些尋常的漢人百姓,不可能一夜之間成為精銳的軍士。
滿人對漢人的壓迫,導致漢八旗也出現動搖,完全沒有了士氣,估計這些勉強湊起來的漢八旗,到了戰場上面,甚至會反戈一擊。
更大的困難,來自於物資的極度匱乏。
大清國成立的時候,國力是強盛的,那個時候大清國幾乎控制了整個的遼東和遼南。依託從關內的大肆劫掠,以及草原部落的幫助,集聚了大量的錢財。而且大清國還隨時可以劫掠朝鮮,滿足自身的需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