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愛”,而是“惻隱之心”。也所以,孟子只會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絕對不會說“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 但是,別人的老婆掉進水裡了,還是得趕緊拉一把?
■ 對!這就是儒家所謂“經”與“權”。經,就是經常,也就是原則。權,就是權宜,也就是變通。比方說,原則上必須“男女授受不親”,但在特殊情況下,該拉還得拉一把。這就叫“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這就是儒家的主張。
□ 也就是說,在通常的情況下,還是愛有商量?
■ 是的,除非所有人都掉進了井裡,這當然並不可能。所以,儒家認為,在通常的情況下,還是要講有差別的“仁愛”。更何況,在孟子看來,愛有商量,不但是禮義廉恥,也是人之常情。孟子說,墨家的那位信徒夷之,當真相信愛鄰居的孩子,能夠和愛哥哥的孩子一樣嗎?不可能吧?
□ 換句話說,兼愛沒有可能性?
■ 墨子認為有可能,孟子認為沒可能。所以,這場爭論結束不了,還會引發新的爭論。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柒 走東門,進西屋;打左燈,向右轉(1)
以利說義,正是墨家高明深刻的地方
□ 兼愛能不能實行,是大問題嗎?
■ 是。事實上,倫理學的核心問題,就是道德的“如何可能”和“怎樣可能”。任何道德,倘若沒有可能性,也就沒有任何意義。更何況,“兼愛”是要用來“救市”的。如果不能實行,豈非白說?
□ 但在孟子看來,兼愛根本就不可能?
■ 是啊!對所有人、一切人,都一模一樣地愛,怎麼可能呢?任何人,愛自己的孩子,總比愛兄弟的孩子要多一些;愛兄弟的孩子,也總是比愛鄰居的孩子要多一些。這是每個人的經驗就可以證明的,根本就不需要討論嘛!能夠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很不錯了。所以,還是以“親親之愛”為出發點的仁愛靠得住。
□ 道德主張,一定要靠得住嗎?
■ 當然。請問,道德是什麼?是人與人之間行為的規範。如果靠不住,怎麼規範?這就必須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也必須講人之常情。不講常理、常情、常識,就沒有基礎,不能實行。如果強制推行,只能造就偽善。所以孟子有道理。
□ 這麼說,墨子是沒有道理的?
■ 墨子也有道理。孟子有道理,是因為抓住了道德的可能性。墨子有道理,則在於抓住了道德的超越性。比方說,肚子餓了要吃東西,這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但只有再窮再餓,也不取不義之財,不吃嗟來之食,才是道德。同樣,在墨子看來,親愛自己的親人,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因此這不是“道德”,而是“本能”。相反,只有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超越了人人都能做到的“親親之愛”,實現普天之下人人平等的“博大之愛”——兼愛,才真正達到了道德的境界。這就是墨子的道理。
□ 墨子講超越性,你說有道理;孟子講可能性,你說很正確。那我們到底聽誰的?
■ 都要聽。最好是理想講兼愛,現實講仁愛,以兼愛導仁愛,以仁愛行兼愛。這或許是個辦法。但應該承認,兼愛是比較困難的。
□ 那麼,墨子又打算怎樣來實行兼愛呢?
■ 首先是和大家算賬。墨子說,現在有人反對兼愛,是因為“不識其利”,也就是認為行兼愛會吃虧。其實不然。兼愛不但不吃虧,還有紅利。
□ 為什麼呢?
■ 因為你愛別人,別人也會愛你(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你幫別人,別人也會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