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死於國、弘光死於國、隆武死於國、紹武死於國!
四帝無一降者,四帝皆殉!
歷來亡國之朝代,可有朱家如此悲壯?
沒有!
。。。。。
自散家財那日起,朱統便要做這個死國宗室,他知道那些不肯表態的將領打的什麼主意,無非就是亂世儲存實力。眼下西南聚集的可是清軍幾十萬重兵,能打能戰的兵都在那,太平軍雖然潮惠大敗清簡親王濟度所率大軍,可滿打滿算濟度麾下也不過兩三萬人,這點兵馬只是西南清軍的零頭!
而廣東明軍連同太平軍在內不超十萬之眾,能抽調入廣西的勤王之兵能有半數便是頂天,無論是兵力還是實力,差距都非一點半點,故那些人害怕,他們畏懼,他們擔心勤王會消耗自己的本錢,哪怕他們一直在堅持抗清,哪怕他們當中不乏可名垂青史的忠臣。
可忠臣有用嗎!
史可法忠不忠,何騰蛟忠不忠,丁楚魁忠不忠,瞿式耜忠不忠?!。。。。。。
忠臣再多救不了國,有何用!
朱統不是識古不化之人,十一年的堅持讓他比過往任何時候都看得清楚,大明現在需要的不是忠臣,而是良臣,能打勝仗的良臣!
朱統站在他認為是良臣的周士相一邊,他以宗室名義再次致信兩廣總督連城壁和各地將領,請他們響應興平伯勤王號召事。然而連城壁仍是沒有迴音,總督的沉默更加讓那些觀望的將領有了底氣,他們做出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決定——待價而沽。
周士相知道單憑大義無法讓這些擁兵自重的大小軍頭響應自己,接受自己指揮,這些人需要的是錢糧,是官爵,是軍械。而這些,周士相眼下提供不了,他也給不了,他要的只是他們的無條件服從——帶上他們最能戰的精銳,帶上他們最好的裝備,隨自己去勤王!
連城壁有私心,這是一個忠臣,但在朱統眼裡卻是一個無能且有私心的忠臣。
兩廣總督是朝廷委任的廣東最高官員,節制兩廣境內所有明朝文武,周士相越俎代庖率先發起勤王號召,明顯剌激到了兩廣最高官員連城壁,也犯了官場忌諱。一個伯爺發起勤王卻要總督、國公、侯爺們響應,大明立國兩百餘年來,可曾聽聞?
廣州收復後,連城壁出於大局考慮,希望將總督衙門回遷廣州,但此舉卻遭到周士相的抵制,因為周士相不願頭上多個發號施令的祖宗。
在沒有永曆朝廷認可和兩廣總督背書的前提下,周士相私自成立了廣東布政使司衙門,令得欽州總督衙門被架空,無法從體制和大義上節制廣州、潮州、惠州及現在的肇慶府。此四府是廣東精華所在,沒有這四府之地,連城壁這個兩廣總督和一個知府沒有區別。
沒有地盤,沒有軍隊的總督是不可能主控廣東局面的,做為私人使者的提刑按察副使秦榮的回報和兵部職方司郎中程邦俊對周士相的一些中傷,再加上四府巡撫張孝起的一些進言,使得本為勤王事急得頭髮都白了的連城壁竟鬼迷心竅的保持了沉默。
連城壁私心裡卻並不是真想和周士相鬧翻,他只是想讓周士相和自己談,退一步,總督衙門可以不回遷廣州,但至少發起勤王的主導人必須是他兩廣總督連城壁,而不能是歸兩廣總督節制的興平伯、廣州鎮周士相。這不合規矩。
可是連城壁最終等來的卻是太平軍第一鎮威逼高州,第二鎮由海路登陸雷州,第三鎮自新會西下,第八鎮進至肇慶西北,水師包圍各路舟師,蒙古騎兵一路拔寨掃蕩的告急訊息。
一夜之間,太平軍如當初清軍一般,處處出擊,數萬兵馬以武力威逼不肯響應勤王的明軍,甚至太平軍一些將領公開聲稱不從興平伯令者便是與清寇私通姦賊,不降便死!
形勢越發緊張,朱統堅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