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征東夷,這一場大戰。被無數個大勢力關注著。
遠不說江南,黃原,南荒,就說中州,大周朝廷對這一戰很是關注的。
那日,在盛京城子家府邸中,定下合縱連橫的計劃之後,東夷就派出了一支使團,暗中前往中州的京州城。
按道理,東夷使團對於大周朝廷來說,都是反賊,應該見到就殺的。
但是,大周朝廷的眾朝臣一番考量之後,並沒有對東夷使團動手,反而派大臣接觸了東夷使團。
接觸之後,大周朝廷才知曉,北疆李凡凡的動作,在知道李凡凡的動作之後,經過一番衡量,大周朝廷決定暫時以靜待動,先看看局勢變化。
大周朝廷也並不傻,不會因為東夷使團的一番鬼話,就派大軍給東夷幫忙。
在大周朝廷眼中,北疆雖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好歹名義上還是朝廷的地盤。
而東夷就不一樣了,東夷都已經建國了,完完全全就是反賊,屬於誅九族的大罪。
北疆和東夷,對於大周來說,都不是好東西。
如果有可能,大周朝廷巴不得東夷和北疆,雙方拼的你死我活,最後大周朝廷來撿便宜。
大周朝廷確實也是這麼做的,知道李凡凡東征東夷之後,大周朝廷一邊派出了皇家密衛,打探前方的戰況。
然後,通知嶺巫山防線的白英滄,讓他厲馬秣兵,隨時關注東夷的局勢。
除了以上,大周朝廷還從江北防線中,暗中偷偷的撤回五萬大軍,然後又徵召了五萬新兵,開始組建了一支十萬士兵的新軍。
這支新軍也靜悄悄的來到,靠近北疆和東夷的交界處附近。
看上去,大周似乎是防備北疆和東夷,其實就是在等待時機。
對於北疆戰東夷,大周朝廷最想要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
如果不能兩敗俱傷,那麼大周朝廷就必須要按照局勢來決斷。
如果北疆太強了,打的東夷節節敗退,那麼大周朝廷就會拉東夷一把。
反之,如果東夷打的北疆節節敗退,那麼大周就會拉北疆一把。
總之,不能讓任何一方吃掉另一方,最後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大周朝廷的想法挺好的,但是,局勢卻並不是按照他們所想的那般走的。
離縣這一戰,從開始到結束,一共才花了不到兩日時間。
第一日,全軍休息,沒有大戰。
第二日,火炮出世,大戰結束,一萬東夷士兵慘敗,離縣陷落。
當這個戰況傳到大周朝廷的時候,所有朝堂重臣,都徹底的傻了眼。
這到底是北疆太強了,還是東夷太弱了?
離縣這一戰,震驚了其他幾大勢力,幾大勢力紛紛開始,把他們的注意力放到了,這場北疆戰東夷的這場大戰上。
大周朝廷和其他幾大勢力,雖然震驚,但還是能夠穩得住,畢竟受傷的不是他們。
但是,作為這次離縣之戰的受害者,東夷鹿國可就難以穩得住了。
在東夷統領帶領一萬大軍衝出離縣時,在此之前,東夷統領還下了另一道軍令。
東夷統領把不多的幾百蠻騎給了幾百斥候,然後讓他們帶著戰況,從西門逃跑。
死去的東夷統領,確實盡職盡責,此人知道,鐵炮出世所帶來的意義,這個情報對於東夷來說,太過重要了。
所以東夷統領臨死之前,想要用一萬多士兵的犧牲,來換取情報的送出。
可惜,東夷統領這種做法,還是未能達成。
雖然李凡凡採取的是圍三闕一的戰術,放開了西門,但是李凡凡在西門不遠處,安排了一支伏兵,就是讓離縣有進無出。
這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