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河東衛家、鄭縣梁家,這兩個家族自然也被徹底連根拔起,從此世間望族,再無衛、梁兩家。
九卿之一的執金吾、都亭侯賈詡,在此次平定內亂、掌控京城的事情上立了大功,又有從龍之功,故接替楊彪的太尉一職,成為三公之一。又爵升一級,封為槐裡鄉侯,其子賈穆也拜為亭侯。
那些原本安插在宮中的黑豹衛,各有封賞,而最大的封賞,則是陳翔、王成等宦官身份的黑豹衛。
健康值加到100,他們驚喜的發現自己的命根子又回來了,而且光顧了一下許都城內的青樓之後,發現那玩意特別好用,眾人只差點沒深情高歌一曲《把根留住》,當然前提是公孫白願意教他們唱。
經過數月的時間之後,許都城內逐漸安定了下來。但是在整個漢室天下,公孫白的稱帝,卻無疑是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激起了千層浪。
姑且不說江南和江東計程車人,對公孫白口誅筆伐,甚至有人紮了木偶刻上公孫白的名字每天用針扎洩憤,即便是在公孫白的勢力範圍內的北面十州,也有不少人對公孫白破口大罵,甚至還有好幾個地方出現了造反。
只是反對的終究是少數,幾處造反的人數都未超過千人,影響範圍不過波及一郡一縣,持續時間未有超過一月者,便已被撲滅。
百姓已安居樂業,有田種,有飯吃,有衣穿,誰特麼那麼傻跟著你去造反掉腦袋?對於大多數世家大族來說,老子管你天下姓劉還是姓公孫,自己的家族千年傳承不倒才是正經,如今在燕帝的治下賺得盆滿缽滿的,只有有病的才去造反,衛家和梁家的血淋淋的例子還擺在那裡呢。
所以北面總體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動亂,最多隻是有點小插曲而已。
至於江南和江東,無論是代表官方的孫策和劉表,還是那些嘰嘰歪歪計程車人,對公孫白來說根本不屑一顧,反正遲早要打過去的。
然而,公孫白萬萬想不到,居然在民間還有人為他再洗一波地,而且洗的還算比較乾淨。
這次洗地來自一句讖語。
“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是史上很有爭議,也流傳很廣的一句讖語。當年漢武帝感嘆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句話給了很多有野心者無限遐想。
其實秦漢時的讖語很多應驗的,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首先舉起推翻秦朝保證大旗的陳勝、吳廣是楚人,擊潰秦軍主力的項羽是楚人,最後徹底覆滅秦朝的劉邦也是楚人,“亡秦必楚”正應其讖。
可是“代漢者,當塗高也!”卻令人不知所謂。
史上的李篤信巫術,當年李破長安後,女巫道人對李說:“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同闕,另極高之人謂之。”可惜史上的李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人所滅。
袁術,字公路,路同途,途與塗同音,袁術認為自己四世三公,又應了五德迴圈的順序,而且還得了傳國玉璽,必然是順天應人的代漢者,可惜他的稱帝只是加速了他的滅亡而已。
黃初元年,漢太史丞許芝上書雲:“魏之代漢,見於圖讖,其事甚眾。”他的解釋也較象形:“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高,在裡不是理解為高水平,高手,而是因為曹操受封的“魏字,有高大的意思,或者可以向高大的意思上理解,通“巍”,所以魏必須代漢。但是曹魏尚未統一全國,甚至連蜀漢都還沒被滅就被晉國所代。
那些自認為是“塗高”者,就沒有一個代漢成功的。
而大燕代漢,在朝野之間,卻流傳著一個聽起來很合理而且很牛逼的解釋。
“塗”者,通“途”也,燕帝身懷仙術已是被很多人所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