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調過來,便可極大的充實攻擊力量。
尤其是兵船上的火龍炮可以在沿著汝水直抵汝陽城下之後發起攻擊,更是一大優勢。
另外楊堪還準備勒令已經攻陷了朗山和真陽的劉墉部向汝陽靠攏,參與對汝陽的圍攻。
沒有利用不把劉玄的兵力動用起來,既然劉玄已經尋求徐州的保護,那麼雙方就應當同舟共濟。
楊堪無意讓南陽軍充當主力,南陽軍也眉宇那個實力,但是劉墉以及配合劉墉的劉森都是小天位強者,起碼這一方面可以幫助分擔壓力,同時南陽軍好歹也有一萬兵馬,起碼的牽制作用也能能起的。
楊堪已經將自己的意見遊隼傳書與宋王,就等宋王回覆了。
第三百零一節 大周后
楊堪細細的盤算著自己手裡的實力。
武寧軍雖然在與蔡州軍爭奪宋城時有些損失,但並不大,而且現在徐州強大的後勤兵員保障機制使得無論是哪個軍現在都無虞補充,所以兵員據補充到位。
王守信和張君越都是能征慣戰的宿將,統領的武寧軍在經歷了與蔡州軍宋城一戰的磨合之後,就迅速成長起來了。
可以說,現在的徐州軍體系中反倒是以天平軍、淄青軍、武寧軍、牙軍這四軍實力最強,相比之下平盧軍、河朔軍、淮右軍都要列在後面了。
新建的淮左軍和宣武軍還不好說,但是未經戰陣的軍隊都不能寄予太多的希望。
天平軍是以朱茂老部下為主組建的,這支力量最完整,基本上沒有被打亂,只是在後勤和術法器械上得到了充實,所以說這支軍隊反而是最強的一鎮。
當初政事堂和樞密院內都有一些不同意見,就是擔心全力扶持天平軍,會不會讓朱茂重新滋生出想要割據的念頭,不過江烽卻毫不猶豫的打消了這些人的擔心。
隨著戰爭的擴大化以及術法一道的威力日顯,軍隊對後勤的依賴已經日益凸顯,無論是哪一個主帥都能夠清醒的意識到,朱茂和高金忠都是打滾多年的老手,軍隊沒有後勤支撐會是什麼樣,他們比誰都清楚,現在跟隨江烽要什麼有什麼,可以安安心心打仗,何樂而不為?
朱茂自己就曾和江烽做過深入的交流,自稱自己的確不是一方之主,只適合帶兵打仗,江烽深以為然。
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主帥,值得放心。
淄青軍和武寧軍的實力在伯仲之間,這兩軍騎軍是以原來的老平盧淄青軍為主,但是步軍卻是原來的淮右軍調配過來,當然也有部分是原來的老平盧淄青軍保留下來的,這兩軍都經歷了和蔡州軍爭奪宋城的戰事,一番磨合之後,都已經成熟起來。
有一支完整的武寧軍,楊堪就很有把握了,淮右軍由張挺帶隊增援過來,有六個軍步軍,也就是說目前除開武寧軍有兩個軍分駐在剛收復的潁亳二州外,還有十二個軍加上淮右軍的六個軍,十八個軍,四萬五千人馬。
這還沒有算術法器械部隊以及超過兩萬人的夫子。
楊堪相信以自己手中的兵力足以打下汝陽,但是如果急切間要拿下汝陽,可能付出的代價會比較大,尤其是對方在小天位和天境高手實力較強的情況下。
所以他希望把南方水軍從揚州那邊調過來,柴永已經把淮左軍組建起來了,以柴永和嚴序的手段,控制住揚州不是問題,尤其是許寧還在揚州坐鎮幫助穩定局面。
經歷了一波血雨腥風的揚州士紳已經被嚇破了膽,這幫被鹽利滋養了百年計程車紳早已經失去了當年祖輩販私鹽的勇氣和銳氣,面對官府的強權,更願意跪舔了。
原來南方水軍有四個軍,在收編了部分吳國水軍之後,擴充到了六個軍,其中三個軍駐紮在揚州,兩個軍駐紮在楚州和泗州,還有一個軍駐紮在大江上的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