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議定”,意在反俄###。但孫中山胸有成竹,絲毫不為所動,1923年12月3日,他在鄧澤如等的“彈劾案”上親筆批示:“黨章黨綱等草案稿,為我請鮑羅庭所起,我加審定。原為英文,廖仲愷譯之為漢文,陳獨秀並未聞其事,切不可疑神疑鬼。”其時,鮑羅庭既是蘇聯政府派駐中國國民黨的代表,又是共產國際駐中國共產黨的代表。
國民黨“一大”,孫中山重新解釋了他的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與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初級綱領相吻合。
國民黨“一大”同意中國共產黨人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選出了由國共人士共同組成的國民黨中央領導機構。
國民黨“一大”本身就是大革命的產物,就是國共合作的結果。在出席大會的196名代表中,共產黨員佔11%。其中,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以及李大釗、譚平山、於樹德、李永聲、沈定一、謝晉等人是由孫中山親自指定作為代表的,中共其他成員林伯渠、瞿秋白、毛澤東、李維漢、李立三、張國燾、夏曦等是由國民黨各省市黨部選舉作為代表的。會議過程中,中###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李大釗為孫中山親自指定的大會五人主席團成員之一,毛澤東為章程審查委員之一,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的報告是共產黨人譚平山所作。
雖然孫中山以他的崇高威望能統領國民黨,但國民黨“一大”並未風平浪靜,而是風雲翻滾,鬥爭十分激烈。
1月24日,當章程審查委員會召開的審查討論會剛剛開始時,上海國民黨代表何世禎就首先發難。他提出,章程中應加上“國民黨員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文,意思很清楚,共產黨人如果保留共產黨籍,就不能加入國民黨。這一意見一提出,就遭到共產黨人及國民黨左派代表的反對,因此何的動議未能列入議程,但這件事給參加會議的共產黨代表敲起了警鐘。25日,李大釗召集參加“一大”的共產黨員開會,商討應付辦法。大家一致認為,何世禎的意見並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國民黨內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深怕國民黨有一天被共產黨吃掉變成蘇俄似的共產黨,危及他們個人與所屬階級的根本利益,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將會危及國共兩黨的合作,因此,共產黨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讓步。最後,23位共產黨人商定,由李大釗代表中共向大會發表宣告,公開闡明共產黨人參加國民黨的宗旨,表明共產黨人的意見和主張。
此時,孫中山從蘇聯代表處驚聞列寧於1月21日在莫斯科附近哥爾克村逝世的噩耗,萬分悲痛,大會根據孫中山的提議,當即透過了三項決議:電唁蘇聯致哀;休會三天,廣州各機關下半旗三日,以誌哀悼;廣泛宣傳列寧的生平及其事業。稍後,在中國國民黨舉行的追悼列寧逝世大會上,孫中山兩眼噙著淚水親筆書寫了“國友人師”的輓詞,對身邊的人們說:“我與列寧雖然距離萬里之遠,精神是相通的。他雖然長逝了,但他永遠活在被壓迫人民的心裡。”
1月28日上午,國民黨“一大”復會舉行全體會議,討論《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但在討論時,廣州代表、國民黨人方瑞麟針對共產黨跨黨,提出不能黨中有黨,其目的在於反對孫中山的容共政策,和何世禎在24日的發難是同一腔調,方的提議得到了國民黨人黃季陸、江偉藩等人的支援。針對這種###主張,中共代表毫不讓步,李大釗即席發言。他說:“我等之加入本黨,是為貢獻於本黨,以貢獻於國民黨革命事業而來,斷乎不是為取巧討便宜,借國民黨的名義作共產黨的運動而來的。”他還強調指出:“我們入本黨的時候,自己先從理論上、事實上作過詳密的研究,本黨總理孫先生亦曾允許我們仍跨第三國際在中國的組織。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