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京漢、津浦、京奉、京餒、隴海、正太6條鐵路上的工會工作。其中尤以京漢鐵路工會工作的成績最為顯著,到1922年4月,全路已有16個工會,組織起來的工人達3萬多人。經過半年多的籌備,決定於1923年2月1日在鄭州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但當16個分會及其他方面的代表共計數百人齊赴鄭州後,吳佩孚卻強令禁止開會。2月1日,代表們衝破軍警的封鎖進入會場,宣告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吳佩孚又派軍警搗毀和封閉了總工會。為了反抗軍閥的壓迫,總工會決定於2月4日舉行全路工人總同盟罷工,並將總工會移往漢口江岸辦公。罷工命令下達後,2月4日12時,全路所有的客貨車一律停開,充分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和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2月7日,吳佩孚在英、美在華機構的支援下,在漢口、鄭州、長辛店等地對罷工工人進行了血腥屠殺。有44人慘死,300多人受傷,60餘人被捕入獄,1000多人被開除。江岸分會委員長共產黨人林祥謙和武漢工團聯合會法律顧問共產黨員施洋慘遭殺害。林祥謙在敵人的屠刀面前威武不屈,高呼“頭可斷,工不可開”,英勇就義,表現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英雄氣概。
“二七”慘案發生後,共產黨號召全國工人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的鬥爭。各地紛紛舉行遊行示威,聲援“二七”罷工。共產國際及赤色職工國際也發表了支援中國工人罷工的宣言。
“二七”大屠殺這個重大歷史事件,使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革命的認識大大前進了一步,認識到:政權和武器掌握在軍閥手裡,要打倒他們,“沒有組織力很強的很廣大的國###動”是不行的。因此,“必須做統一的國###動”,“使全國各階級各黨派各部分爭自由爭民權的各種勢力,在一個統一的目標之下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有組織的廣大的國###動”,如此“才能有充分反抗軍閥的力量”。
“二七”慘案後,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在全國對工人運動實行殘酷鎮壓,中國的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提高了共產黨和工人階級在全國的政治威望,也擴大了中國無產階級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影響,遠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更加關切中國的革命事業了。
越飛以神經痛養病為名從北京南下上海會見孫中山。他們接連進行了多次會談,李大釗、宋慶齡等也參加了會談,進一步商討了改組國民黨與建立革命軍隊以及蘇聯政府與共產國際援助中國革命和反對帝國主義等問題。
雖然越飛初來中國時考慮過“聯吳”與“聯孫”並存的策略,但由於“二七”慘案發生,吳佩孚殺害了著名的共產黨人,京漢鐵路大罷工又直接威脅到吳佩孚軍餉的來源,在英美勢力加緊對吳的拉攏的時候,吳立即翻臉,李大釗等苦口遊說換來的吳佩孚“保護勞工”的通電,變成了一張廢紙,使共產國際遠東局“聯吳”的幻想徹底破滅。與此同時,越飛與孫中山的會談達成了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共產國際的天平便急劇地向一邊傾斜,馬林對中國革命的主張終於得以實現。越飛和孫中山公開發表了著名的《孫文越飛宣言》,這是孫中山聯俄的重要檔案,它標誌著孫中山聯俄聯共政策的最後確定,標誌著蘇聯在外交上公開與中國北洋政府翻臉,支援中華民國的南方革命政府,也反映出孫中山丟掉了對美、英等帝國主義的幻想,結盟於蘇聯。
《孫文、越飛宣言》(2)
宣言簽訂後,孫中山指派廖仲愷去日本和越飛繼續進行細節商談。
廖仲愷同越飛在日本一處叫熱海的地方會談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學習俄國革命經驗,改組國民黨和建立革命軍隊等問題進一步詳細交換意見。透過和越飛的相處懇談,廖仲愷對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有了進一步瞭解,開始明確中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問題,在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