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沒有過多糾結郭愛的事情,他要重新振興遼東。
他決定對遼東的玻璃廠、榨油廠、酒廠、藥廠等幾個廠子進行進一步擴大和技術改造,幫助遼東產品提高出口創收能力,同時也是滿足新華市場的需要。
這幾年新華帝國已經進入發展快車道,民居開始進行革命性改造,秦磚漢瓦玻璃窗已經成為住房標配,遼東的玻璃始終供不應求。
南洋始終沒有可靠的食用油,而遼東的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始終是南洋百姓的最愛。
剛剛從沈洲折騰回來的向日葵生長期短,產油量高,非常適合在更為寒冷的遼北種植。如果在遼北增加一、兩百萬畝的油菜籽和向日葵,對遼東和新華都有好處。
這幾年,新華從遼東進口的食用油、麵粉、玻璃、白酒、藥材大約在七千萬元左右,略高於從內地進口的絲綢、瓷器、茶葉、布匹總額。
如果把這幾個傳統出口專案進一步做大做強,估計出口額會達到兩億元,也就是兩千萬兩銀子,僅出口關稅一項就至少為大明增收二百萬兩以上……
永樂到南洋後,遼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一方面遼東經濟又退回到以農業經濟為主,每年稅收大約在八百萬兩到一千萬兩,其中七成多是農業稅。農業稅又佔了稅收的大頭。
另一方面,遼東人口沒有受到人口流失太大的影響,仍然在持續自然增長。
這因為得益於遼王在離開遼東之前,已經為遼東打下了良好的醫療基礎,留下了三百多名醫生,消滅了天花等傳染性極強的疾病,遼東人口自然增長率每年都保持在千分之八以上,遠遠超過內地。
儘管遼東的工業大部分遷往了南洋,遼東開墾出來的八千萬畝肥沃土地,還有分田到戶、攤丁入畝經濟制度仍然能保證當地的農民獲得高於內地三、四倍以上的經濟效益。
在經濟效益的指引下,內地的人口還在持續向遼東小規模流入。
儘管不少遼東人口到了南洋,遼東本地人口每年淨增長基本保持在四十萬人以上。
因此在永樂六年,朱植重回遼東的時候,整個大遼東的人口已經從他離開時的六百多萬人達到將近一千二百萬人,人口快翻了一倍。就連極為荒涼的海東都司都有一百八十萬人了,快達到建省條件了。
如果後世海東地區有這麼多華人,海參崴也不會被老毛子給搶跑了。
好多遼東百姓甚至認為,如果他們的遼王當時不走,也許大遼東現在可能有兩千萬人了,遼東也可能變成三個甚至四個省了。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晴,誰也沒想到,一場天大的洪水竟然又把永樂陛下給請了回來,遼東軍民感覺又有了希望和盼頭。
最近,永樂讓人宣佈了一系列重新振興遼東的決定。
遼東百姓更是歡欣鼓舞,幾乎每天都有大隊人馬到遼王府請願:
“請陛下遷都瀋陽吧。”
“陛下如果不喜歡應天,遷都北平也好啊。”
“陛下,遼東離不開你啊,大明也離不開你啊!”
永樂始終避而不見,只是躲在書房裡默默地將遼王府的財產又捋了一遍,有些交給遼東當地布政使或都司衙門,有些交給大明戶部,有些委託遼寧藩臺處置後,用於安置災民。
看到遼王府院子裡跪著黑壓壓的一片請願遼東軍民,郭愛也問起了兒子的話:“燮兒,你長大後想不想像你父皇一樣,受萬民愛戴?”
三葫蘆答道:“母妃,父皇說了,他只想我們過得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幹什麼事兒遵從內心意願。”
郭愛又問:“那你內心的意願是什麼?”
三葫蘆答道:“建一個天下最大的動物園,彙集天下所有的珍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