鈽×�蹌懿蛔愀諧弦猓考又�魏談��鈉�曄敲坎�7500美金,並儘量滿足他提出的其他要求,李小龍終於口頭答應為嘉禾開拍兩部電影。
1971年7月,李小龍赴泰國全景拍攝了嘉禾投資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三個月後影片上映,創下香港本埠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引發香港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轟動效應,李小龍在銀幕上展現的打鬥場面,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功夫片,動作前所未有的激烈精彩,令觀眾如痴如醉。翌年3月的《精武門》將李小龍的功夫魅力與極度渲染的民族情緒結合在一起,使得影片大獲成功,僅在香港本地便狂收近450萬港幣,破了《唐山大兄》(320萬)保持的本埠票房,甚至開啟了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而嘉禾亦憑藉這兩部空前賣座的影片賺了個缽滿盆盈,公司實力突飛猛進。
待至1972年,李小龍與鄒文懷合股創辦“協和”影業,公司首部作品(亦是唯一作品)即為他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片中,李小龍全面展示了自創的“截拳道”格鬥技藝,同時在前半段融入喜劇風格,結尾打死對手時又有惺惺相惜英雄武德,較之前兩部更顯成熟氣度,也更容易受到觀眾歡迎。《猛龍過江》於1972年12月30日上映,香港觀眾對它的興趣甚至超過了歡度元旦佳節,爭相湧入影院一睹龍之風采,影片票房最終達到驚人的530萬,直令鄒文懷笑得合不攏嘴。而那邊廂,邵逸夫卻自生悶氣,他沒想到李小龍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其實錯失良將倒也罷了,真正讓他懊惱的還是讓仇家嘉禾撿了大便宜。
眼見嘉禾及李小龍氣勢如虹,邵逸夫不得不尋求應對之策。恰巧此時邵氏叛將李翰祥經營臺灣電影公司失敗後悄悄回港發展,邵老六深知這黑老李目前雖然落魄,但拍絕世好片的本事尚在,正可用他來對付嘉禾。為此邵逸夫不計前嫌,重將李翰祥招之旗下,而李大導演果然不負厚望,重回邵氏的頭炮《大軍閥》票房雖不及李小龍的《精武門》,卻同樣廣受歡迎。再者,李翰祥亦憑藉《大軍閥》成為風月笑片鼻祖,僅1972、1973兩年,便拍了《風月奇譚》、《一樂也》、《*韻事》、《北地胭脂》等五部電影,香港票房合計近1500萬,較之李小龍的那三部電影總收入近1300萬,當真是以量取勝。
1973年7月20日,正值壯年的李小龍在女明星丁佩家中離奇猝死,當時他為嘉禾拍攝的《死亡遊戲》僅完成了幾場打鬥部分;為美國華納拍攝的《龍爭虎鬥》年底在港上映,票房亦被邵氏導演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輕易超過。……沒了李小龍的嘉禾影業似乎前途暗淡,邵氏則因競爭對手的身陷困境暗鬆了口氣,以為嘉禾至少短期內不會再對他們構成威脅。可惜事實恰恰相反,李小龍逝世僅一年,嘉禾便再次風生水起,至於原因,居然仍是邵逸夫未能慧眼識人,將又一位“票房巨星”拱手讓給鄒文懷!
說到這位投奔嘉禾的影星非為旁人,乃是邵氏旗下大名鼎鼎的“冷麵笑匠”許冠文。他原本是邵氏無線《雙星報喜》電視節目主持人,後來蒙李翰祥提拔主演《大軍閥》,一舉成名,接下來的《一樂也》、《聲色犬馬》,李導、許演,票房、口碑皆強,許冠文亦因此穩坐香江第一諧星的交椅。1973年,素來有意向身兼編、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發展的許冠文將親自編寫的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上,希望和邵氏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但一向*的邵逸夫豈能容許屬下提出如此“非分”條件,當即以劇本太差為由斷然拒絕。既然無法談攏,許冠文只好另尋合作者,其時許之弟弟冠傑已是嘉禾的簽約藝員,加之鄒文懷求賢若渴,又答應幫助許氏兄弟創辦電影公司,怎能不令“冷麵笑匠”內心大熱、甘願投誠?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邵氏VS嘉禾:輸贏成敗 又爭由人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