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前那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戰術,轉而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用來對付蒙古步卒甚至是蒙古騎兵。
而大明繼承南宋衣缽,在騎兵建設方面並沒有充足的經驗,不過好在大明還有葉應武,雖然葉應武是一個十足的文科生,但是他對於騎兵的組建以及戰術的研究也算得上是行家了。
大明組建的騎兵因為戰馬的原因終究還是數量有限,所以為了保障以數量不多的騎兵達到一定的戰略目的,葉應武也只能採取“精兵路線”,畢竟對於大明來說,什麼都缺,就是這錢不怎麼缺。
想要保障騎兵的作戰質量,就需要保障騎兵的突擊速度,而從漢唐流傳下來的馬槊顯然在這方面並不是上好的兵刃選擇,蒙古騎兵習慣了的馬刀才是。因為馬槊刺穿敵人胸膛之後,還需要抽出,中間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個減速的過程,畢竟馬槊不像是歐洲的騎槍,都是一次性的。而馬刀則不同,噼砍了之後完全可以順勢離開敵人的軀體,衝向下一個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騎兵的衝擊速度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單單從保證騎兵的速度方面來看,馬槊比不上馬刀。
但是明軍也必須要藉助馬槊的長度優勢,從而彌補和蒙古步騎相比在短距離拼殺上的不足,也彌補在馬術上和這些馬背民族相比的不足,所以馬槊的列裝還是很合理的。只不過時代改變了,敵人也改變了,就算是手持馬槊的明軍將士,一旦速度慢下來,也很容易被蒙古騎兵擊殺,畢竟一旦蒙古騎兵憑藉其優良的騎馬技術進入到明軍將士的內圈,只剩下槍桿的馬槊很難對其造成殺傷,而且近距離上馬刀也遠比馬槊靈活。
所以為了防止這個問題,明軍大多數的騎兵都配備了另外一柄備用的馬刀,就是為了讓騎兵在高速突擊的情況下,一旦馬槊出了什麼問題,完全可以就地放棄馬槊,改用馬刀殺敵。
第一次遭遇這樣全副武裝對手的蒙古步卒顯然吃了一驚,不過求生的**讓他們咬著牙繼續向前衝。越來越多的羊皮筏子衝上亂石灘頭,而明軍騎兵原本極高的突擊速度也終於緩緩的降了下來。
“抽調神衛軍第四旅和鎮東軍第二旅支援亂石灘!”葉應武站在山坡上沉聲下令,蒙古韃子在亂石灘上岸的少說也有兩三千人,而張世傑麾下的禁衛軍騎兵不過一千人,自然不是人家的對手,一開始可以依靠戰馬的優勢和兵刃的精良佔據上風,但是隨著蒙古士卒逐漸在亂石灘上立足,張世傑就不好過了。
抽調兩個旅過去,就算消滅不了蒙古韃子,也足夠掩護張世傑撤退。葉應武很清楚自家姊夫絕對不是那種為了爭強好勝而不知輕重的人,所以沒有多管那邊,而是將目光轉向河灘。
蒙古韃子的主力已經越來越近。
和亂石灘這邊的順風順水不同,直接衝擊河灘的蒙古軍隊受到了明軍炮群的款待,原本上百艘羊皮筏子,最後能夠平安衝出來的就只有五六十艘,可以說剛才那勐烈的炮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抹去了半數蒙古士卒的性命。估計對面忽必烈那裡也是輕輕窮了一口氣,如果不是兵分兩路進攻,單單把所有的羊皮筏子都放在這中路的話,恐怕損失會更大。畢竟羊皮筏子越多,在河面上就越密集,明軍的火炮自然就更容易造成殺傷。
第一艘羊皮筏子搖搖晃晃的向著河灘衝來,羊皮筏子上的蒙古弓弩手即使是在搖晃的羊皮筏子上依然堅定地將一支支箭矢射向不遠處的壕溝,只不過很快他們就被從鹿角後面鋪天蓋地而來的箭矢所淹沒。
衝在最前面的十多艘羊皮筏子很久就被這從天而降的箭雨洗禮了一遍,本來在剛才的波浪搖晃中就有不少人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