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展得異常順利,不出半月,渤海歸其所有。長史關靖所料一點不差,袁紹新得冀州,根基不穩,兼之蓋俊搬空冀州府庫糧倉,無力出兵干涉。
當然了,袁紹也是有容忍底線的,他可以對公孫瓚竊取渤海郡的行為視而不見,畢竟,渤海郡距離他的領地太遠了。然而對方若敢復侵清河國,那他縱然不想打,也不得不打。清河國與鉅鹿郡、魏郡緊鄰,後兩者,皆為袁紹控制之地。
公孫瓚自然清楚這一點,事實上他同樣不想在此時開戰,他需要時間消化成果,雙方默契的保持沉默,靜待秋時,而後決一死戰。
四月的冀州,日光溫暖,紅綠遍地,處處是美景。
一支多達四千人的騎軍由冀州河間國入安平國,長驅直入進抵安平國治所信都,即公孫瓚的大本營。這支騎軍隸屬於幽州刺史部,不久前大司馬領幽州牧劉虞接到兒子劉和手書,言已聯絡長安主公,盼兵來,與後將軍袁術俱西,裡應外合,誅殺國賊,匡扶漢室。
劉虞縱橫官場數十載,豈能看不出兒子為袁術所挾?不過在他看來,袁術手段雖然上不得檯面,卻是天下州郡為數不多願意討董之人,只要能夠救出天子,自己派兵助其一臂之力又何妨?遂以從事鮮于恢為將,將輕騎五千火南下。
劉虞漢室宗親,為人謙和,為政有方,甚得幽州士民心,但他到底不是幽州人,其麾下官吏,頗多心向公孫瓚者,因此幽州動向,事無鉅細,公孫瓚盡知之。當公孫瓚得知劉虞出兵的時候,第一時間從渤海返回安平,堪堪趕上。
公孫瓚從幽州帶出一萬騎兵,一萬五千匹戰馬,鄴城一戰,折損大半,僅剩下不到六千騎,近來又從幽州調來數千匹戰馬,猶不滿萬。要說他不眼饞這支人數多達四千的幽州突騎,那是騙人,但吞併易,善則後難矣。劉虞本就和袁紹交好,若因此事倒向袁紹,前後夾擊,己方必亡,得不償失。
長史關靖建議公孫瓚派兵相助其一臂之力,公孫瓚聞言一怔,隨即恍然。劉虞派出幽州突騎的目的是去南陽會合劉和、袁術。袁氏兄弟素來不合,天下共知,自己派兵同往,暗挑撥二袁關係,再與袁術結成同盟,為異日冀州之戰增添一份勝利砝碼。
公孫瓚和鮮于恢早年有舊,直趨其營,兩人帳略作相談,公孫瓚便直截了當的提出來意,表示願派兵參與討伐國賊董卓。鮮于恢想了想點頭同意,公孫瓚僅派千騎,這說明對方並無奪權之意,自己手裡兵力當然是越多越好,沒道理拒絕對方的好意。
公孫瓚見此,開懷而笑,遂於信都城大宴鮮于恢,次日以麾下最有口才的範方為將,領千騎隨鮮于恢南下。
第二卷負笈進京第三百零七章婚事
更新時間:20118182:12:49本章字數:4373
第三百零七章婚事
時隔半月有餘,蓋俊再度返回帝都雒陽,新任河南尹、虎威將軍蓋胤至伊、雒二水間迎接。兩人自去年初春南下,各將一軍入河內、河東後,便再未碰過面,算來足足一年有餘。兩人從小就在一起,素來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記憶好像最長的一次分別也不過半年之久,那還是平元、二年間(公元8485年)蓋俊以平定黃巾之亂,入京為羽林郎將時。
許久不見,蓋胤目光如電,巍巍佇立,舉手投足間威嚴盡顯,臉上再無一絲憨厚、質樸之色。蓋胤從只知道一個人埋頭衝殺到將射虎營親衛曲先登陷陣,所向無前,到獨領一部、到獨領一軍、到獨擋一面、再到震懾四方……時至今日,終於有了當世名將的風采。蓋俊看得連連點頭,心滿意到極點。
蓋俊帶著一大群人健步而來,笑聲不絕於耳。
蓋胤看到小族叔,也是異常高興,只是蓋俊身後武,竟有頗多面生之人,尤其是臣,半數不認識。蓋胤心不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