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南洋聯邦建國初期的政治架構有效地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生,民族自由黨空前強大和團結,黃曆的威望與日俱增,一時無兩,使得經濟政策的推行沒有遇到什麼掣肘和太大的阻力。
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零年,南洋聯邦的製造業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七,一九五零年重化工業在整個製造業的比重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四。一九四六年南洋聯邦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六十四美元,但到一九五零年已經達到七百五十美元,“南洋經濟奇蹟”已1出了端倪。
在黃曆的領導和建議下,在其團體的全力支援下,南洋聯邦走了同時振興造船、電子、機械、鋼鐵、汽車、石化等技術集約型核心產業的道路。根據“選擇和集中”的原則,各領域選定一兩個民間企業,在選址、公路、資金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援。
一九四七年八月,南洋聯邦重化工業的象徵,年產九十六萬噸的聯合鋼廠竣工。鋼鐵的產量一九四九年達到五百二十萬噸,一九五零年增至八百三十萬噸。
藉助於德國的技術和人才,南洋聯邦在德國傳統的優勢專案資訊產業取得了亞洲領先地位,並與西、通用電氣、卡爾?蔡司等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開和研究渠道。
而二十多萬日本戰俘的免費勞動使南洋聯邦的道路、橋樑、機場等基礎設施在幾年的時間裡有了令人瞠目的變化,物流大幅改善,也是經濟得以突飛猛進的一個重要因素。
達國家用幾十年才能完成的產業結構改造,南洋聯邦藉助於外資貸款,人才引進,挖掘內部潛力,只用了五年的時間便基本完成了。這不得不說是黃曆的功勞,借鑑並應用在歷史已經被某些國家證明是先進合理的經濟展策略,使南洋聯邦走了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