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勛睿和東林黨人之間的矛盾,朱由檢也是清楚的,這是他的機會。只要能夠好好的把握這種矛盾,他就能夠掌控鄭勛睿和東林黨人,可這麼長時間過去,他發現鄭勛睿非常聰明,根本不和東林黨人發生直接的衝突,而是埋頭做自身的事情,不斷的壯大自身的實力,避免和東林黨人之間的博弈,這無疑是最為聰明的做法。
鄭勛睿在淮北所做的事情,也讓朱由檢感覺到吃驚。在對付東林黨人的事情方面,朱由檢的做法是斷其根本,不讓東林書院復社和應社在淮北存在,這一招讓東林黨人無可奈何。長此以往,東林黨人將失去根本,不要說和鄭勛睿抗衡,能夠保住自身的基腳就不錯了。
應該說崇禎九年以來,大明的局勢基本算是平穩的,儘管說盤踞河南的流寇依舊在作亂。不過朱由檢沒有特別放在心上,他認為熊文燦是能夠很好應對的,可偏偏在這個時候,已經表述俯首稱臣的皇太極,卻派遣大軍入關劫掠了。
在朱由檢的內心,最為頭疼的還是後金韃子,遼東駐軍達到幾十萬人,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後金韃子每隔幾年時間就進入關內劫掠,而且皇太極有著不一般的野心,已經在瀋陽稱帝,建立起來了大清國,這明顯是與大明王朝對抗的,是想著入侵中原的。
不過朱由檢最為擔心的還不是皇太極,而是鄭勛睿以及東林黨人。
這樣的心思,就促成了一個矛盾的朱由檢,一方面憂心大明連連遭遇的事情,期盼能夠有傑出的人才出現,整頓日漸頹廢的局面,一方面又擔心有人覬覦朱家的江山,在這種矛盾心態的支配之下,他的日子過的很是痛苦,疑心病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心思。
御桌上面擺著諸多的奏摺,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的奏摺,洪承疇高起潛等人的奏摺是不用說的,那都是如何對付後金韃子的,另外就是湖廣巡撫方孔炤與河南巡撫吳甡的奏摺,稟報流寇正在河南與湖廣等地肆掠,且行動愈發的大膽和囂張。
朱由檢手裡已經沒有可以調動的軍隊,南京京營的軍士是絕不敢調動的,那是需要護衛南京的,而且南京京營的軍士人數也不多,一共也就是五萬人,山海關的大軍更不用說,護衛著關寧錦防線,這條防線一旦有失,直接遭受威脅的就是京城了,其餘的大軍幾乎都調集到京城來了,對付後金韃子,再說朝廷也拿不出來那麼多的銀子,調動軍隊就意味著大量銀子的流失,不撥付錢糧,軍隊不可能打戰。
事到如今,朱由檢只有兩個辦法,其一是與皇太極議和,其二是調動鄭家軍。
在這兩個辦法之中,朱由檢非常的猶豫,他很清楚,一旦調動了鄭家軍,那麼朝廷今後將更加的依賴鄭勛睿和鄭家軍,也讓鄭家軍的威望更加的高大,大到身為皇上的他都要小心翼翼了,所以能夠不調動鄭家軍是最好的。
至於說和皇太極議和,這是內閣大臣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來的,王承恩和高起潛等司禮監的太監都表示了贊同。
議和是非常敏感的事情,兩年前皇太極向朝廷俯首稱臣,在朝中引發了很大的反響,甚至有大臣認為不接受皇太極的議和,必須要傾盡全力剿滅後金韃子,如今皇上想著與皇太極議和,也就是暫時向皇太極低頭,這樣的事情一旦暴露出去,不知道會引發多大的風波。
楊嗣昌專門推薦的人選是兵部右侍郎陳新甲,讓陳新甲來負責與大清國議和的事宜。
陳新甲從宣府巡撫提升為兵部右侍郎,也是楊嗣昌推薦的,應該說陳新甲與後金韃子是熟悉的,也多次與後金韃子交鋒,因為長期在遼東任職,對邊關的事物也是熟悉的,楊嗣昌推薦陳新甲,應該是不錯的人選。
議和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可以緩解遼東的緊張局勢,可以集中精力剿滅流寇,更可以爭取到時間,讓朱由檢集中精力解決內部的問題,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