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匡畢竟是黃道周的弟子,曾經的東林黨人,儘管說跟隨在鄭勛睿的身邊之後,忠心耿耿,不過畢竟有著那麼一段過去,倒不是說徐吉匡會投靠東林黨人,而是擔心徐吉匡在面對東林黨人的時候,不忍心下手。
徐望華稍稍沉思了一下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讓徐吉匡進入到參謀團,是明智之舉。」
後面的話語,徐望華不需要說出來了,一直以來,鄭勛睿對東林黨人都是手下留情的,從未主動斬殺一個東林黨人,而且對東林黨人之中的有識之士,也是採取拉攏的手段,這博得了不少讀書人的推崇,現如今眼看著東林黨人在北方的勢力逐漸強大起來,鄭勛睿不計前嫌,重用徐吉匡,無疑會在東林黨人之中產生巨大的波瀾。
鄭錦宏和李巖也是點頭表示同意,他們都明白鄭勛睿的用意。
「那好,我就舉薦徐吉匡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進入到參謀團之中。」
說完,鄭勛睿站起身來,走到了桌前。
桌上鋪開了三張地圖。分別是遼西後金韃子以及李自成、張獻忠兩路流寇的行軍和進攻的線路,以及目前的態勢。
鄭勛睿翻出了遼西的地圖,放在了最上面。
「根據京城得到的情報。皇上和朝廷決定將重點放在遼西,意圖首先打敗或者驅趕遼西的後金韃子。至於說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朝廷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應對,朝廷做出的這個決定,我們已經商議過多次,結局也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朝廷大軍在遼西的戰鬥之中取得了主動,皇太極主動撤離,如此朝廷能夠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到對付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上面。其二是朝廷大軍在遼西戰鬥之中失敗,如此大明將陷入到徹底的混亂之中,北方徹底的大亂,而且還要波及到南方。」
「如此情況之下,鄭家軍究竟應該有何作為,參謀團是什麼意見。」
鄭勛睿提問之後,還是徐望華首先開口。
「大人,參謀團商議和分析過了,認為關鍵時刻,鄭家軍還是要出兵的。不過出兵是有條件的,那就是鄭家軍徹底掌控山東、江西和福建等地,勢力擴充到整個的南方。在這些地方,鄭家軍有權解散當地的衛所軍隊,其所有的防禦都是由鄭家軍負責…」
徐望華說話的時候,鄭勛睿看了看鄭錦宏和李巖,兩人的臉色是平靜的。
這樣的場景,讓鄭勛睿很是感慨,他幾乎可以斷定,朝廷大軍在遼西的徵戰,肯定以失敗告終。要知道率領後金韃子在遼西作戰的是皇太極,其勇猛和睿智不用懷疑。就大明朝廷如今的人才來說,尚無人能夠和皇太極比擬。
讓鄭勛睿好奇的是。歷史是不是按照原來的步伐在遼西重現,也就是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是不是會在兵敗之後投降皇太極,從而讓已故的孫承宗在遼西辛苦建立的關寧錦防線徹底毀於一旦。
徐望華代表參謀團提出來的建議,就是趁火打劫。
朝廷大軍一旦在遼西戰敗,局面將徹底失控,不管是皇上還是內閣,都無力應對混亂的局面,歷史上也是如此,松山之戰大敗之後,朝廷已經無力應對流寇,導致李自成最終攻破京城,朱由檢在煤山自盡身亡,大明王朝轟然倒下。
不過鄭勛睿的穿越,已經導致歷史出現了改變,鄭家軍屹立在大明的南直隸、山西和山東等地,牢牢控制了諸多的地方,而且有著絕對的實力剿滅流寇,打敗後金韃子。
鄭勛睿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真正的掌控政權和天下。
從這個角度來看,徐望華提出來的建議是很不錯的,只不過固執的朱由檢,很有可能不會答應這個條件,誓死都不退步,眼睜睜看著大明江山倒下。
徐望華說完之後,鄭勛睿沉思了片刻,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