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松山城池之外的八旗軍,根本不著急進攻,而是將城池圍得水洩不通。
大軍撤離到松山城池,攜帶的糧草全部丟失了,松山城內的糧草根本無法維持,萬般無奈之下,洪承疇下達了突圍的命令。
慘烈的廝殺在松山城池外展開了,一撥又一撥的大軍衝出城池,可很快被外面的八旗軍包圍,慘叫聲不絕於耳,大量的軍士倒下了,能夠突圍出去的軍士少得可憐,其實這些軍士就算是突圍出去了,情況也不樂觀,多鐸率領的八旗軍還在塔山和寧遠之間等候。
幾次準備自殺的洪承疇,被監軍杜勛勸阻下來了。
三天時間過去之後,洪承疇知道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他準備親率大軍突圍了。
可惜的是,他洪承疇早就成為皇太極重點關注的物件,他率領的大軍衝出松山城池的時候,迎候的是數不清的八旗軍,皇太極甚至命令八旗軍放走了部分突圍的明軍,集中所有力量來圍攻他。
也就在這個過程之中,監軍杜勛趁機撤離了松山。
當身邊的親兵都倒下之後,洪承疇平靜的看著周遭的八旗軍,這是他平生最大的失敗,無法挽回的失敗,他不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局,此刻出現在他腦海之中的,是鄭勛睿和鄭家軍,若是鄭家軍參與戰鬥了,還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嗎。
取得松山之戰的大勝之後,皇太極沒有停下腳步,他迅速率領大軍回師錦州,開始了對錦州城池真正的進攻。
此番的進攻持續不到十天的時間,戰況非常的激烈,一直沒有遭受太多損失的八旗軍,此番的損失是慘重的,付出了近兩萬軍士的性命之後,才攻陷錦州城,駐守城池的山海關總兵祖大壽被再次生擒。
接著多鐸率領大軍,開始了對寧遠城池的進攻,駐守寧遠城池的明軍,沒有等到八旗軍的進攻,就主動撤離,前往山海關去了,做出這個決定的是千辛萬苦逃離到寧遠的監軍杜勛,杜勛知道憑藉著手中的兵力,已經沒有辦法抵禦八旗軍的進攻了。
時間到了四月中旬,引人矚目的遼西之戰基本結束了。
洪承疇率領的近二十萬大軍,最終撤離到山海關的僅僅八萬人,被八旗軍斬殺的軍士超過了五萬人,投降後金的軍士接近五萬人,還有一萬多人不知所蹤。
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洪承疇生死不明,山海關總兵祖大壽被生擒,大同總兵王樸等戰死。
這是一場難以置信的慘敗,就算是之前的大淩河之戰、薩爾滸之戰,大明朝廷也沒有遭受到如此沉重的損失,兵力上面的損耗暫且不說,遼西之戰後,大明朝廷徹底失去了對錦州、寧遠等地的控制,多年苦心打造的關寧錦防線,毀於一旦。
這樣的結局,皇上和朝廷難以想像,更是難以接受。
第七百六十一章 齊聚南京
洪承疇在遼西大敗的訊息,很快傳遍大明天下,儘管朝廷邸報並未專門說到遼西戰鬥的事宜,不過各種渠道還是將訊息傳開了,這以及成為上下最為關注的事情,當然知道和關心遼西之戰以及流寇動向事宜的,也就是諸多計程車大夫和朝廷的官吏,尋常百姓是不會關心這些看上去與他們無關的事情,也沒有精力關心這些事情。
鄭勛睿的預測全部都兌現了,這讓徐望華等人更加的頂禮膜拜,好在鄭勛睿這樣的預測多了去了,正是因為鄭勛睿神一般的預判,讓鄭家軍抓住了太多的機會,逐步的壯大起來,不過遼西發生了巨變,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流寇在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鬧騰的正歡,這肯定影響到相關的決策,鄭家軍也要做好相應的準備了。
就在參謀團緊鑼密鼓的商議之時,南京來了兩個重磅的客人。
四月中旬的南京,氣候很是適宜,春天的氣息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