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顧君恩都會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對陝西的進攻,很有可能是試探性質的,就算是決定真正對陝西展開進攻,出動的兵力也不會超過十萬人,畢竟李自成領教過鄭家軍的厲害,他不會全力投入,這樣就算是進攻失敗了,還能夠保全實力。」
「陝西的第三軍,必須做好迎戰的準備,而且此次的作戰,不要有任何的保留,集中全部的火炮和火器,給與流寇毀滅性的打擊。」
「我們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真正的打敗流寇,一旦李自成吃虧了,他就會改變方向,將怒氣撒到朝廷大軍的頭上,到了那個時候,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掌控局勢。」
「駐紮在陝西的第三軍,也必須要拉出來戰鬥了,這麼多年沒有經歷過廝殺,怕是不少的將士都有些懶惰了,我們即將徹底平定南方的局勢,不久之後就要開始對北方的全面進攻,這個時候讓第三軍打頭陣,鼓舞一下士氣,也是很不錯的安排。」
「我早就說過,實力才能夠代表一切,靠著陰謀詭計,是難以長久維持的,楊嗣昌本來是不錯的人才,可惜被逼到劍走偏鋒的道路之上,也就難以長久維持了。」
「皇上和朝廷的態度不用去考慮,我們做好自身的準備,不過我還是那句話,我們不要主動的挑釁,但有人敢於主動進犯,那我們就絕不會放過他的。」
「這一次,就讓李自成體會一下鄭家軍真正的驍勇吧。」
第八百三十章 王承恩的堅持
司禮監。
大太監王承恩,以及司禮監太監曹化淳高起潛王德化龐天壽杜勛等悉數都集中在這裡,這些人可以說是太監之中的佼佼者了,也是皇上最為信任的群體了。
這麼多年過去,王承恩建立起來了絕對的權威,曾幾何時,曹化淳高起潛和王德化等人還想著和王承恩爭奪權勢,可現如今他們不會這樣做了,皇上對王承恩的信任,眾人都是看在眼裡的,他們沒有資格與王承恩爭奪權勢。
王承恩此人最大的好處就是低調和照顧眾人,王承恩不是那種大權獨攬的太監,天啟年間魏忠賢的跋扈以及最終的遭遇,王承恩是絕不會忘記的,他一心想著的是皇上,絕不願意給皇上添堵,所以在權勢的分配上面,王承恩是比較關注眾人的。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讓王承恩在司禮監有了絕對的權威。
楊嗣昌的密信早就擺在桌上,所有人都看過了。
討論進行了半個時辰,王承恩一直都沒有開口。
諸多的司禮監太監,對此看法不一,其中以杜勛最為支援楊嗣昌的想法,畢竟杜勛曾經是遼西監軍,松山之中後,又成為山海關監軍,前不久才調回到司禮監,成為司禮監太監,進入到太監隊伍的最高層,高起潛也是基本支援楊嗣昌的,因為其也有帶兵作戰的經歷。
提督京營的曹化淳,和東廠提督王德化,對楊嗣昌的做法完全不贊同,他們認為楊嗣昌率領大軍,消耗朝廷的錢糧,就是需要剿滅流寇,就算是流寇前去進攻陝西,朝廷大軍也應該從背後圍剿,至於說答應李自成的要求,那更是無稽之談。李自成是什麼,是流寇和反賊,要是這樣的反賊也能夠被冊封為王爺,那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爭論雖然不是很激烈。可雙方都沒有退讓的意思。
這種情形看上去有些好笑,本來應該是朝會討論的大事情,或者應該是內閣直接討論的,卻由司禮監太監來做出決斷,不知道不允許太監干政的明太祖朱元璋地下有知。做何感想。
王承恩一直都在思考,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基本都是從有利於皇上的角度出發,要注意這裡面是有一定區別的,有些事情有利於朝廷,王承恩不一定支援,因為那樣的事情不一定有利於皇上,而有利於皇上的,哪怕對朝廷有著比較大的影響,王承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