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為了在狼人和萬尼烏斯血拼之後能夠及時的把剩下的一方幹掉,而不至於留給對方喘息的機會,塞姆諾內斯人也不顧對chūn耕的影響,再次調集了五萬青壯,由史達連率領,跟著狼人一齊南下。
而在史達連的軍隊和狼人一齊向著前線進發的時候,海特拉和萬尼烏斯都在對峙的地方全力以赴的進行著營壘構築的工作。
為了防備萬尼烏斯的進攻,海特拉率領自己的軍隊和史達連帶來的青壯在森林裡連著修建了三道防線。
在最前面,最靠近萬尼烏斯的地方,是一條由空地、陷坑和鹿角組成的攔截道。
而第二道防線,則是由連著十幾座小型營壘構成的——這就是海特拉最初在森林裡修築的駐紮自己麾下軍隊的小型營壘。
在這一連串的營壘之後,則是海特拉重新構築的防線,由連著三道壕溝、鹿角,以及壕溝之後的護牆和木塔組成——對於塞姆諾內斯人而言,這可能是阻擋萬尼烏斯北上的最後一道防線。
由於這三道防線全部修在森林裡,因此塞姆諾內斯人並不擔心萬尼烏斯能夠在攻擊防線的時候召喚出山jīng助陣。
而在刀槍相對的血戰中,塞姆諾內斯人自信,擁有人數優勢的他們,在營壘的保護下絕對不會輸給萬尼烏斯的軍隊。
至於萬尼烏斯那邊,在塞姆諾內斯人忙著強化營壘的時候,也並沒有閒著,而是在做同樣的事情。
在將營壘兩側的小樹林全部砍伐一空之後,萬尼烏斯也讓人挖掘壕溝、埋設鹿角、堆砌土壘、建立護牆,以營壘為中心,修築了一道東西向的防線。
而在這道由壕溝、土壘和護牆組成的防線之後,萬尼烏斯又分別讓阿累夷野戰軍團、巴斯塔奈野戰軍團和弗蘭克、郎巴底人聯軍各自修築了一座駐紮萬人的小型營壘。
營壘修築完畢之後,三萬人便從大營壘裡搬出去,分別駐紮在自己修築的營壘之中,負責一段防線上的防衛工作。
而在自己的營壘裡已經只剩下了真正的“自己人”之後,萬尼烏斯便立即下令騰出一塊地方,讓所有懂得木匠活的人集合起來,開始批次製造巨弓。
所謂的巨弓,是萬尼烏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和塞姆諾內斯人的決戰而設計出來的簡易臨時xìng投shè機械。
在研究了羅馬人的弩炮和石弩之後,萬尼烏斯認為以目前rì耳曼人的技術水平和物資豐富程度,根本不可能批次製造這種jīng確但昂貴,而且對養護工程有著極高要求的投shè器。
至於自己“發明”的拋石塔雖然威力巨大而且可以批次生產,也存在著巨大的問題——和弩炮、石弩比起來,拋石塔顯而易見需要多得多的cāo作手,而且發shè頻率也遠低於弩炮、石弩。
另外,拋石塔的組建,尤其是那根長長的拋臂,對於木材的用料和加工要求也很高,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大量製造的。
前者不可能自己製造,後者則無法形成足夠持續的火力——而面對即將到來的數十萬的敵人的攻擊,如果沒有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而且能夠提供持續的超遠端打擊的投shè器,即便是躲在營壘裡面,萬尼烏斯也只能選擇拿人命去填。
而這,恰恰是萬尼烏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萬尼烏斯給自己的最終目標是趁著羅馬內戰的時候統一rì耳曼並將高盧和不列顛收入囊中,而即便征服了塞姆諾內斯人,離最低目標統一rì耳曼也還有一段距離,他絕不能接受在這個時候就元氣大傷。
所以,除了考慮如何儘可能的殺傷敵人之外,萬尼烏斯也在和工匠們研究著“發明新的投shè器”的可能。
而經過了二十幾天的研究,萬尼烏斯還真的得到了一個方案——巨弓。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