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月中旬,孫承宗便抵達了京師。
朱由校在乾清宮召集孫承宗、張維賢、熊廷弼、內閣眾位大臣以及七部尚書一起商議對後金用兵之事,他已經下定決心對後金用兵了。
“朕得到可靠訊息,建虜正在鑄炮,建虜鑄炮一旦成功,就好比如虎添翼,朕一定要在建虜鑄炮成功之前,必須將建虜逐出遼東。”朱由校說道。
“臣早有此意,在天啟四年,臣就有意對建虜用兵,只是當時國庫空虛,缺乏糧餉,此事才不得對作罷。”孫承宗第一個贊成道。
“臣以為孫閣老所言極是,現在正是一雪前恥的時機。”熊廷弼也贊成道。
“臣反對,國庫現在的確稍有盈餘,但受天災影響,國庫現在是有餉無糧,而對遼東用兵非十萬大軍以上不可,否則難以成事。”郭允厚說道。
“朕沒有說即刻就對遼東用兵,朕準備在明年秋糧上繳之後再對遼東用兵,而且朕要求內閣從現在起就要準備對遼東用兵一事,從現在起就開始對糧食的收購。”朱由校說道。
“新作物的推廣需要一年以後才有成效,臣以為在後年對遼東用兵才是最佳時機。”郭允厚說道。
“徐愛卿,朕想聽聽你的意見?”朱由校問道。
“單論新農作物的話,只要各藩司配合,半年即可取得效果,臣在山西推廣土豆之時,土豆苗產最高曾經達到過五千斤。只是土豆和紅薯在儲存上還有很多問題。”徐光啟回答道。
徐光啟的話讓在場很多人都大吃一驚,在場許多人只知道新農作是高產的農作物,但沒想到產量會達到如此驚人的地步。
“這個朕有略有研究,可以窖藏儲存,土豆和紅薯還都可以打成粉,然後製作成粉條,粉絲等等,這些就更容易儲存了。”朱由校說道。
“臣回去之後便試試,如果陛下說的可行的話,明年只要新農作物推廣有效,半年之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糧食的問題。”徐光啟回答道。
“郭愛卿,在這件事情可還有異議?”朱由校問道。
“臣無異議,但臣以為可以從山西、河北、山東等地購買新農作物充作軍糧,以緩解糧價持續上漲的問題。”郭允厚建議道。
“準,但在糧食儲備上,還是應以稻穀小麥為主,尤其是豐收的季節,更是要大量從百姓手裡收購,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朱由校說道。
“諾。”郭允厚躬身回答道。
“吾師,對遼東用兵你有何建議?”朱由校問道。
“臣以為可從三路出兵夾擊盛京的建虜,第一路從開平衛出兵,走草原進攻,這一路只需兩萬兵馬即可,此路兵馬除了接應中路大軍之外,還可以防止建虜一旦兵敗竄入草原;第二路從錦寧防線出兵,負責攻取盛京,乃是主力,此路需十萬兵馬;第三路便是從旅順口出兵,負責攻擊建虜後方,以策應中路大軍,此路也需要兩萬大軍。兵分三路最少可報此戰不敗。”孫承宗說道。
“如果建虜兵敗向北逃竄,我軍該如何應對?”熊廷弼問道。
“圍師必闕,能讓獵物看到生機,往往意味著死亡。越往北走,天氣越發寒冷,看是生路,實際上也是一條死路,建虜能否熬過冬天都還很難說?”朱由校微笑著說道。
“臣就怕是放虎歸山。”韓爌擔心道。
“一定不會的,建虜失去盛京必會元氣大傷,已成強弩之末,對大局已無礙。”孫承宗說道。
“善用兵者,不慮勝先慮敗。如果此戰失敗,帝國是否能保住遼東?”李起元問道。
“錦寧防線固若金湯,而開平衛和皮島都各有優勢。此戰如果失敗,我可保遼東無事,只是可能在數年之內帝國將無法再對後金用兵。”孫承宗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