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劍法是融會各派之長的一套博大精深,無所不包的劍法,唐經天以“追風劍式”主攻,但卻也並非全用“追風劍式”,不時夾雜著其他劍式使出。班棟見他奇招妙著,層出不窮,倒吸了一口涼氣,心想:“我若不使出看家本領,只怕要敗在他手。”
唐經天一劍刺出,班棟身形一晃,忽地仆倒,中原群豪大聲喝彩,唐經天卻是一怔,原來他那一劍並沒有刺中班棟,只因雙方攻守趨避都是快到極點,群雄看不清楚,卻以為是班棟中劍受傷。
忽見班棟單掌支地,身似風車疾轉,打了幾個大翻,手中那根怪棒,登時似變成了數十百根,棒影如山。四面八方向唐經天壓來。唐經天從未見過這種怪招,打定了“不求有功,先求無過”的主憊,改用大須彌劍式,護著全身。
班棟的打法越來越怪,忽而打兩個筋斗,忽而坐在地上打兩個盤旋,有時甚至全身躺在地上,但不論是站、是坐或是臥倒,他的那根怪棒都是配合身法,使得恰到好處,而且在棒法之中,又夾著掌劈腳踢等等五花八門的怪招,看似凌亂無章,實則招招都是殺手。中國武學中本來也有“醉八仙”拳法,大略相似,但卻也沒有他這套功夫的怪到出乎想象之外。
幸而唐經天的“大須彌劍式”是天下防守得最嚴密的劍法,他只守不攻,儼如在周圍佈下了一道鐵壁銅牆,班棟的怪招雖怪,卻也攻不進去。
可是大須彌劍式甚為耗損內力,過了一會,坐在場邊的人已隱隱可以聽到唐經天的喘氣聲,不禁暗暗為他擔心。正自鬥到緊處,班棟忽地一躍而起,大喝一聲,突然間雙方都靜止下來,面對面站著,動也不動,就似兩尊石像!
眾人大為詫異,定睛看時,只見唐經天的游龍劍抵著班棟的棒端,雙方右臂平伸,看來似是功力悉敵,誰都不能向前移動半步。
原來班棟雖然暫時佔了上風,但他亦自知,只憑怪招,決難取勝。他用這套怪招,目的不過在耗損唐經天氣力而已。待聽到唐經無微微喘氣,以為時機已至,於是立時改變戰術,強迫唐經夭與他拼鬥內力。他的怪棒含有少量磁性,唐經天用以防守的大須彌劍式,又不及追風劍式的迅捷,寶劍被他的怪棒一粘,未能立即擺脫,他的內力已是透過棒端,迫得唐經天再也不能撤退了。
班棟自以為勝算在握,哪知他的內力逐漸加強,到最後己是使出了十成功力,連衝幾次,仍是未能將唐經天迫退一步。不由得大吃一驚。
原來唐經天的喘氣乃是誘敵之計,他的大須彌劍式頗耗真力,他也害怕班棟的怪招層出不窮,時候久了,只伯防禦稍有疏忽,便會給他攻入:不如趁著內力尚未耗損大多之時,及早和他見個真章。恰好班棟也害怕時候久了,怪招給對方看出破綻,便不能用。因而雙方抱著同一心思,終於由班棟先行發難,出現了最驚險的兩大高手較量內功的局面。
唐經天只覺對方的內功儼如排山倒海,洶湧而來,儘管防守得住,也不禁暗暗心驚。班棟屢攻不下,也感到對方的內功似是深不可測。雙方都是暗裡叫苦。
只聽得嗤嗤聲響,唐經天的劍尖上爆出點點火花,班棟的棒端也發出熱騰騰的白氣。看來雙方的真力都在大量消耗之中,而兩件稀世奇珍。也在由於互相摩擦而逐漸傷損。兩方的親友都是怵目驚心,只怕兩大高手,兩件奇珍、都要遭到兩敗俱傷的劫難。
忽地裡一條人影疾如飛鳥的“飛”入場心,班棟的幾個弟子大吃一驚,紛紛呼喝,就在喝罵聲中,只見白光一閃,唐經天與班棟已是倏地分開。唐經天納劍歸鞘;說道:“賢侄,多謝你了!”班棟收了怪棒,也在向那人施禮,用阿刺伯語說了一聲“多謝”。隨即斥他那幾個弟子道:“你們胡鬧什麼,快給我滾下去。”
原來這人正是江海天,他用裁雲寶劍在兩人兵器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