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七年就在十四阿哥出征之件大事的掩映下過去##接下來的五十八年卻並不象雲錦想象的那樣,因為接近朝代更替而更加的緊張,相反的倒是平靜了許多,可能是因為受了十四阿哥領兵的刺激吧,現在有想法的都盡一切可能在康熙面前爭先表現、獻計獻策去了,力圖在這場戰役中分上一杯羹,而那些個私底下的動作州日應的收起來不少,生怕在這個敏感的時候讓人抓著把柄。
倒是四阿哥和圍繞在他周邊的一些人,卻過的很是輕鬆愜意,除了辦好自己份內的差事之外,他們每天不是自己找樂子,就是湊在一起吃吃喝喝,今兒個賞個花,明兒個觀個景,後兒再去釣個魚,總之是怎麼閒在、怎麼舒適、怎麼輕鬆就怎麼來,有時也會把自己這此人寫的一些詩啊詞啊甚至一些隨發的感想,選個康熙心情好的時候與他共享,倒是讓君臣、父子之間相得了一番。
不過雲錦心下明白,這種表面上閒適的情景,必然是一個假象,就象是火種被掩埋在了冰山的下面,又好象是世界大戰前的平和與寧靜,只等到一個契機就會全面的爆發開來,雲錦也相信,雖然四阿哥表面上好象不問世事、與世無爭、只追求田園之樂的樣子,其實暗地裡他必然也是在做著一些準備,只是這種準備他隱藏的很深,不會輕易讓人察覺就是了,雲錦當然也不會去問,她只管享受著這個平靜的生活就好,管它是真相還是假相,高高興興的過自己的日子就是了。
除了辦差和與兄弟們同樂以外,四阿哥對家庭生活也空前的重視起來,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現在他已經有三個兒子在宮中上學了,元壽和天申雖然上學比弘時晚,但卻表現的很是不錯,元壽自不必說了,那是康熙親自教的,就算是學的不好,師傅都得說好,更何況他學的本來也就不錯,雖然在雲錦的耳提面命,或許還有康熙和四阿哥的叮囑之下,他表現的並不是最拔尖的,但東西卻是學的很紮實,就連天申,雖然還是一副不那麼勤奮的樣子,可在被師傅考較的時候…也是有問必答,而且答的居然還挺是那麼回事兒的。
一個如此,兩個也是如此,師傅就不免有些懷疑了,結果就有人在無意間發現了元壽和天申所看的畫本,就是雲錦將他們所要學習的書本上寫的道理,用深入潛出的方式畫成的連環畫,並在上面配了拼音,只要學過這些字母的孩子,都能看懂,在明白道理的情況下,再去背那些個書,比先背下來,再去明白道理,要容易的多了。
對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要不要推廣和使用,師傅和師傅之間也產生了分歧,一派認為這樣寓教於樂,對皇子皇孫們的學習會更有幫助,也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派則認為,把這樣嚴肅的學習教林以這種近乎於兒戲的方式表現出來,實在是有辱斯文,是對聖人心血結晶的嚴重不尊重。
兩個派別之間互相辯論,互不相讓,最後把官司都打到康熙那兒去了,這個畫本,元壽早就在用了,康熙自然也是見過的,現在聽了兩派的意見之後,也沒直接下達旨意,只說可以先試驗一段,讓師傅們自由選擇,用不用這畫本全憑自願,那些個皇子皇孫們也是一樣,喜歡用畫本就用,只要不影響上學時聽講,師傅們也不要干涉,這樣實施一段時間下來,再看效果,哪個好就用哪個。
其實康熙提出的這種實驗方式是很不負責任的,因為這種方式本來就很不公平,要知道孩子們都是貪玩的,有了這麼個可以當故事書看的畫本,那還有個不愛看的,皇子皇孫們都選擇了去看畫本,那師傅們再堅持不用又有什麼用呢?如果師傅不用,而徒弟用了,那最後出來的成績是好是壞,又要算在哪個方式的頭上呢?
不過康熙的口諭一下,不管是師傅還是徒弟,都不會再提出異議了,於是除了個別的幾個人以外,皇子皇孫們大部分全都配上了這個深得他們喜愛的啟蒙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