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幾個知道為何光武帝會放棄長安而選擇洛陽為都城嗎?”
劉章將許都傳來的信件放在一邊,問起了幾個孩子,顯然是想要考較一番幾人的學識了。
關興聞言率先開口道。
“這個我知道,光武帝繼位之初群雄環伺,光武帝雖然在後來打敗了赤眉軍,但更多的是藉助了河北以及南陽兩大世家集團的支援才得以平定天下。”
“若是此時提及遷都返回祖地長安之事,難免會造成兩大勢力的猜忌,為了維持朝局的穩定,光武帝這才選擇了洛陽作為都城。”
說完,關興衝著一群孩子挑了挑下巴,一副自滿的模樣。
劉章聞言笑了笑,摸了摸關興的頭,說道。
“你說的對也不對,至少不是完全正確的答案。”
劉章話音一落,包括關興在內的一群孩子都是一臉疑惑的看著劉章,尤其是周瑜的兩個兒子,這些他們甚至也從父親那裡聽過,沒想到今天竟然有人還有不一樣的觀點……
“漢武帝劉秀時期曾經有位大儒名叫董仲舒,其曾經寫過一卷策論惹得武帝大怒,爾等可知是何物?”
關興張苞等人都有些疑惑與劉章為何要扯到史料上去,但還是搖了搖頭,只有周循皺著眉道。
“侯爺說的可是那篇《賢良對策》?”
劉章聞言點了點頭,道。
“董仲舒這篇《賢良對策》也被稱為天人三策,尤其是其中的天人感應篇惹怒了武帝,險些給他自己惹上殺身之禍,不過嘛,因何定都洛陽的秘密其實也在這篇策論裡。”
說著,劉章指了指北方,衝著一群疑惑的孩子說道。
“所謂天人感應不過是一種玄之又玄的說法,實際上不過是環境不再適合大量的人口定居罷了。”
劉章說著,敲了敲馬車,道。
“繞路去趟河邊,我有事與孩子們講!”
“喏!”
劉章吩咐完,繼續衝著孩子們說道。
“董仲舒說天人感應,實際上對照一下大河情況就能簡單得到啟示,《國風·魏風·伐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漪。說明在西周時大河的水還是非常清澈的。”
“可大河又是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渾濁不堪呢?”
劉章說著,嘴角掛著笑意看著車內的幾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