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國上下總體的動員了,大清國的國運,也就在此一舉了,戰役獲得了勝利,或者說與明軍打成了平手,對於大清國來說,都是勝利了。
第二個問題,明軍主攻的方向,是不是遼東,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問題,或者出現了上次草原征伐的局面,對於大清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甚至可能影響到所有的戰鬥,也會令大清國的部署,出現重大的疏漏。
第三個問題,大清**隊的部署問題,只有在弄清楚了前面的兩個問題之後,大清**隊的部署,才具有最大的針對性,當然了,也不能夠完全依靠情報的分析,不管情報是如何的,遼東、瀋陽以及海州三個方向的防禦部署,都是必須要到位的。
弄清楚了這三個方面,皇太極才有可能考慮到反攻的問題,反攻肯定是要避開明軍的精銳部隊,從薄弱的地方展開進攻。
皇太極對蘇天成是真正的佩服,從蒐集到的情報來看,蘇天成的安排是非常到位的,遼東、復州和大同三個方向,全部都安排妥當了,進攻的同時,沒有忘記防禦,避免後方出現問題,這樣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是會令對手頭疼的。
可戰鬥逼近了,不管蘇天成做出來如何全面的部署和安排,皇太極都要從中找出來缺陷,找出來弱點,在明軍進攻的同時,展開大規模的反攻。
討論的過程是非常激烈的,所有人都發表了自身的看法,這也是大清國具有的優勢,在牽涉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眾人想到的是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暫時沒有誰會為著自身的利益考慮,譬如說在派遣軍隊迎戰的時候,不會有誰認為,自己的軍隊承擔了最為繁重的任務,可能會造成重大的犧牲等等,所有人都想著能夠承擔最為艱鉅的任務。
這是大清國的優良傳統,也是皇太極值得驕傲的地方,明軍正是因為缺乏這樣的鬥志,相互推諉,儲存實力,才導致節節敗退,丟失了大量的地盤。
當然,面前蘇天成,情況完全改變了,這是強強對話,不要想著江寧營和邊軍之間的配合出現問題,蘇天成能夠完全克服這些問題。
確定這次是不是明軍總攻的問題上面,意見基本比較一致,但代善也提出來了異議,代善主要是認為,大清國與大明朝廷的談判,一直都是比較順利的,大明朝廷也相信了大清國臣服的意向,只不過後來確立了皇太子,大明的崇禎皇帝,感覺到被戲耍了,一怒之下要求對大清國展開進攻,這會不會是蘇天成為了能夠平息崇禎皇帝的怒氣,而展開的進攻,其實就是擺擺樣子,因為蘇天成征伐是非常謹慎的,在沒有明確把握的時候,是不會展開大規模征伐的,更不會想到與大清國決戰。
代善提出來的異議,引發了諸多的討論,根據獲取的情報來看,明軍展開總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幾乎是不用懷疑的,從動用的軍隊規模來看,江寧營、榆林營、遼東邊軍、大同邊軍全部都參與到戰役之中了,幾十萬的大軍,小規模的進攻幾乎沒有可能性,而且大軍的耗費是巨大的,從遼東、大同和復州三個方向展開進攻,聲勢浩大,除非是大明朝廷的銀子多的沒有地方花費了,再說了,蘇天成動用了這麼多的軍隊,耗費鉅額的銀兩,僅僅是擺架子,自身也是無法交代的。
有關明軍是展開總攻的共識,很快就形成了,皇太極也最終拍板了,認定這就是明軍展開的總攻,大清國必須要全國動員,以前的戰術佈置不動搖。。
有關明軍的主攻方向的事宜,引發了頗多的爭論。
按說明軍的主攻方向在遼東,這是很明確的事情,但正是因為過於的明確和明顯了,才引發了懷疑,首先提出來異議的,居然是范文程。
范文程經過了諸多的分析,否決了從蒙古方向進攻的路線,因為大同的邊軍已經開始行動了,而且錫伯族部落和達烏爾族部落的軍士,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