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伙他還是很寬鬆地。民族融合就是一場革命。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還是需要國家強制暴力地。
有這批還鄉團和既得利益者地存在。楊華感覺自己在西夏地根基算是穩固了許多。按照後世一個偉人地階級分析法。國家就是一個階級鎮壓另外一個階級地暴力機器。階級問題不是寧夏地主要矛盾。而民族問題地解決才是重中之重。
這批俘虜軍有十多萬。而寧夏總人口也不過兩百來萬。可以說。這些人代表著寧夏路地社會主流。籠絡住這麼一批人。才是楊華現在最需要做地事情。
隨著地方政權地建立。銀川軍也出發去河套平原了。
那邊地情況比銀川平原要複雜些。銀川平原人口眾多。百姓多以小自耕弄為主。
隨著党項貴族大地主被河東軍整個地連根起出,小自耕弄已經成為寧夏路的主體階級。銀川平原民心穩定,已經成為楊華手頭最可依靠地糧食基地和主要兵源地。而河套那邊則多以牧民為主,這些党項人逐水草而居,過著遊牧的生活,社會結構也多以部族為主。要想管理他們,則要多花上一些心思。
一想起河套平原的事,楊華就有些頭疼。
最後,他還是借鑑了後世的一些管理經驗,決定讓銀川軍去河套之後,將牧民們都依部落編成不同的隊,登記造冊。並將牧場依照夏季牧場和冬季牧場劃分成不同的區,收歸國有。到夏、冬兩季時,國家按照各部族的牲口數量核定牧區。
草原問題的關鍵其實就兩點:人口數量、牲畜數量。
牲畜數量問題關係到草原的承載量,若牲畜多了,草不夠吃,自然有尋找新的牧場。只要國家牢牢地掌握著草場,就算是掌握住了遊牧部落
。
當然,國家要想將牧場收歸國有,有些部落定然不肯答應,甚至會起兵反抗。銀川軍這次去河套就是幹髒活的,反正於憶和餘良手頭的一萬人馬都是從俘虜軍中抽調的精銳,下手非常之狠。餘甚至認為,楊華這次派他去河套的意思是讓他將那些盤根錯節的部落理上一理,最好能將部落上層一掃而空。
他也有決心幹好這事,只要草原上只剩下貧窮的牧民,再沒有酋長老爺。國家也就成為他們直接統治者了。
至於人口問題,也是草原上一個讓人無比頭疼的問題。草原的承畜量有限,能夠養活的人口也有限。一旦風調雨順,人口大量繁衍,草原上的出產也就養活不了那麼多人。那麼,南下搶劫漢人就是唯一的出路。
在金國,女真上層唯一的手段就是實行減丁政策,派部隊定期到草原殺人,以維持一個讓他們感覺到安全的數字。
當然,這樣的手段實在是等而下之。楊華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既然草原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那好辦呀,我來幫你們養。
他決定在河套草原的黃河灌溉區定期招募破產牧民,由國家發給土地、農具和種子,讓他們轉職做農民。並實行優惠政策,一旦牧民定居,變成農民,可免徵三年賦稅。如此,河套平原即得到了開墾,國家也可增加收入,而草原牧民多餘的人口也找到了出路,不在成為國家的隱患。只要那些党項人肯去當農民,遲早都會被漢化掉。
實際上,後世的河套經過千年開發,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農業區。楊華現在所做的不過是將河套平原的開發提前了。
這不過是他同關群和趙行德推敲出來的一個初步計劃,一旦實施起來,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用實踐來檢驗。不過,不管是否有效,做總比什麼也不做要好。
天氣一日冷過一日,也許還得冷上一個月。
小冰河期的威力讓習慣了北宋時期溫暖氣候的人們有些不習慣,所以,銀川之戰之後,各地各戰場都同時安靜下來。如此,算是給了吳敏和劉琦以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