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對付它們,必須得到鄰國、尤其強鄰摩洛哥的積極配合。雖然此番摩洛哥第一時間表達了對恐怖襲擊的譴責,但兩國曆史上在邊界、西撒哈拉等問題積怨甚多,能否在反恐層面上進行有效合作,暫時還要打上個文號。
由於政府的努力和恐怖組織的失策,在阿民間已成功醞釀起對恐怖襲擊的憤怒,但要根除恐怖主義,僅有憤怒是不夠的。
………【法國文化名流怕做“嘉賓”】………
其實文化名流在法國電視圈內還是很受歡迎的。在法國,電視臺的嘉賓酬勞是按收視率排排坐的,一般佔節目投入成本的20%到30%,冷門節目的嘉賓拿到的大約是名副其實的“車馬費”,而黃金欄目嘉賓則不難日進斗金。和許多國家不同的是,文化氣息濃郁的法國電視觀眾對別人看來有些枯燥的談話類專題節目,和諸如書評之類的電視文化專欄十分熱衷,趨之若騖,相關欄目的熱度一點不亞於TF1的《明星學院》這樣的黃金文娛專欄,其嘉賓自然也能拿到跟歌星、舞星差不多的報酬。
可事實上,不少法國文化名流並不熱衷於上電視、做嘉賓,倒不是他們和錢有仇,而是這嘉賓一點也不好做。
就拿書評來說罷,不論是公營的T2,還是早已私有化的TF1、F3,大抵是45分鐘一檔,中間不休息、不插播任何廣告換檔,每次不是評一本書,而是一口氣點評3本左右,嘉賓中不但有每本書的作者,有專職批評家、平面媒體的專業編輯記者,他們可不是小罵大幫忙的“書託”,而是你和你的書的“煞神”:從主題構想到創作思路,從語言風格到文法,從市場效應到社會影響,百般挑剔的他們決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打擊您自信和自尊的機會,而您只有總共幾分鐘的時間自救和反擊,還要在鏡頭前保持優雅的談吐和風度,您說這容易麼?
他們還不是最可怕的,或者換言之,他們的威力實際上是透過專欄的“主宰”——主持人被髮揮出來的。在法國,這類電視文化專欄是絕對的主持人中心制,他們對從節目收視率直到社會效應等各方面負主要責任,不少著名欄目的存廢都與其主持人的來去相始終。這些主持人是專欄現場毫不含糊的絕對權威:他也許會大聲稱讚您“會在世界文化長河中留下名字”,但更多時候會毫不客氣地打斷您的演說,只要他覺得合適。他們可都不是等閒之輩,如F2的招牌欄目《新書對話》,其主持人貝爾納爾。比沃縱橫捭闔15年,每週一期,每期都會邀請文化名流參加,但他事先決不和嘉賓見面,甚至連電話都不打,只讓助理簡單通告一下主題,自己卻會花10小時做案頭準備。面對這樣一個不但勤奮,還是專挑公開出版物拼寫錯誤大賽“金字典”近20年王牌主持、法國最有影響的龔古爾文學家十大評委之一的主持人,坐在鏡頭前那幾張舒適休閒椅上的文化名流,大約是很難感到舒適的。
雖說不舒服,但相對而言,法國文化名流出現在專業對口的電視專欄中機率是最高的,有一些軟性專欄,如TF1的“銀幕檔案”,F2的“縮略號”、“文化濃湯”等,邀請的嘉賓也往往包括文化名人,不過您可別指望向在某些國家的電視熒屏上那樣,把個文化訪談變成表揚與自我表揚的表演場:主持人未必會認同您的高見,而會用一種平等切磋的態度和您碰撞,即使您是專家,他是外行,也決不會妨礙主持人用獨特的角度和您商榷。如在有一期《茶或咖啡》節目中,在談到“飼養毒蛇等危險動物”話題時,面對身為專業人士和自然主義者的嘉賓(一位知名獸醫),主持人卡特琳娜。塞亞克引經據典,從社會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至於“金字典”這樣的“大型公眾性文化活動”就更令名流們心有餘悸,不敢等閒視之:在這種挑錯大賽上倘不小心“犯個現行”,可是不得了的事。
因此法國文化名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