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俊臣並不精通曆史,但戚繼光的威名如雷貫耳,卻也聽說過戚繼光與戚家軍剿滅倭寇的輝煌戰績。
白水洋之戰,以少敵眾,不僅是全殲倭寇兩千餘人,並且斬首三百四十四顆,生擒五名倭首,己方僅僅犧牲三人;
仙遊之戰,擊潰萬餘名倭寇,斬殺倭寇千餘,斬首五百顆,己方僅僅犧牲二十四人;
王倉枰之戰,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近兩百顆,己方無一人陣亡;
牛田之戰,擊潰上萬倭寇,斬首近七百顆,己方無一人犧牲;
類似的戰績還有很多很多。
在嘉靖、萬曆年間,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歷經十餘年,大小八十餘戰,殺敵十五萬餘,掃平倭寇之患,未嘗一敗,可謂是空前絕後、彪炳史冊。
與此同時,戚繼光與蒙古部落的戰績也同樣不虛,數次全殲於敵,曾經盛極一時的朵顏部就被戚繼光全滅了。
在趙俊臣的心裡,華夏自漢以後,戚繼光乃是當之無愧的最強統兵將領,尤其是戚家軍幾次大戰的戰損比,說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也不為過。
而戚繼光最為強大的地方,並不是他的戰術精妙、善於奇謀,而是他的練兵能力已經超越了這個時代,他所訓練的戚家軍是十六世紀最先進的軍隊,已經摸到了近代軍隊的門檻,實現了訓練制式化、考核標準化、軍規明文化、後勤專業化,作戰模式與對手已經有了代差。
所以,戚繼光也不需要多高的指揮能力,只要中規中矩的行軍佈陣,然後就以力破巧一路推過去即可。
若是戚家軍一直存在下去,戚家軍的訓練模式也得到了推廣,大明朝就不需要再擔心任何外患了。
可惜的是,在這個歷史時空之中,戚家軍的最終結局依然是沒有發生任何改變!
戚繼光過世之後,戚繼光的侄兒戚金率領戚家軍參加了遼東之戰,最終戚家軍三千人與四川白桿兵四千人,在小遼河遭遇了數萬八旗兵,因為友軍畏戰,援兵遲遲未至,反倒是八旗援兵源源不絕,最終戚家軍與四川白桿兵在八旗兵的重重圍攻之下,以少敵多、以步兵戰騎兵、在火器方面也是處於劣勢,卻依然是義無反顧、奮勇殺敵,最終全部將士皆是悲壯殉國,無一人降韃!
此戰,戚家軍與四川白桿兵固然是全滅,但八旗同樣是死傷上萬——要知道,那時候的八旗軍總計也只有五萬人的規模而已,這一戰足足消滅了八旗軍兩成以上的戰力,讓後金許多年都沒有恢復元氣,從這方面而言,卻也是雖敗猶勝了!
失去了戚家軍之後,明朝軍隊也就繼續糜爛了下去,絕大部分軍鎮兵都成了一擊即潰的烏合之眾,只有將領們身邊的親兵家丁們尚擁有一定戰力,但也沒有任何的紀律組織,自然是連戰連敗。
每當趙俊臣讀到這段歷史,就會不由的心生感慨,如果那時候遼東兵稍稍勇敢一些,能夠大舉支援戚家軍與白桿兵,或許華夏就可以得到不一樣的歷史走向。
可惜,歷史從來都沒有“如果”二字。
想到戚繼光與戚家軍的歷史,趙俊臣看向戚斌的眼光頓時是大為不同,表情之間也多了一些敬重之色。
“你是戚少保的後人?”
趙俊臣看著眼前的戚斌,表情鄭重的問道。
戚斌見到趙俊臣的這般表現,顯然是十分敬重戚家先祖,心中對趙俊臣也終於有了一絲好感。
在此之前,戚斌見到趙府的奢華之後,又聯想到陝甘三邊之疾苦,認為趙俊臣果然是一名大貪官,對趙俊臣的印象很差。
然後,戚斌的表情閃過了一絲傲色,點頭答道:“正是!戚少保乃是卑職的祖爺爺。”
趙俊臣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