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方官員,到時候大可以說太子撥下的銀子太少,他們諸般勞民傷財的作為,皆是被太子逼得。”
“原來如此,還是老爺睿智,算無遺策。”
聽趙俊臣這麼說,方茹眼中閃過欽佩仰慕之色。
趙俊臣笑道:“這封摺子的用意,你既然已經明白了,那就幫著抄錄一份,然後再把你抄錄的摺子託人送到宮裡去。”
方茹微微一愣後,終於明白了趙俊臣讓自己看這封摺子的用意,笑道:“是啊,老爺你如今正值病重,連筆也不能提,但心繫國事,一心為陛下南巡考慮,由妾身代筆,於臥病之中口述了這封摺子,若是陛下得知了這般情況,必會為老爺你的用心良苦而感動的。”
趙俊臣揮手一笑,道:“正是這個道理,情況要講明白,具體如何描述,你看著辦就是。另外,在這封摺子的最後,你更要講明,我之所以要上這封摺子,是為了舉薦工部尚書左蘭山,左蘭山熟知水路政令,這南巡的諸般準備,由他負責也說得過去,可不是為了幫太子說話。”
“這些妾身自是明白,老爺不用擔心。”
方茹亦是笑道。
………
第二天,紫禁城,養心殿。
此時,德慶皇帝正審閱著趙俊臣的摺子。
“臣趙俊臣,於臥病之中冒昧進呈:臣雖病養於家中,然如今廟堂之事,亦時有聽聞,亦明白陛下為難之處,亦為此而輾轉難眠,憂心忡忡。然南巡之準備,已不能再有耽擱,為與陛下解憂,臣思慮多日,終有所得,奈何身虛氣弱,手不能提筆,口述之際,由他人代筆,還望陛下見諒。臣以為,此次南巡,難得國庫內庫銀錢充足,南巡威勢之盛,必然遠超之前,然展露皇威之餘,為陛下百年名聲計,亦需要注重民生民力,有慮於此,臣應對之策有三……”
當德慶皇帝收到趙俊臣的摺子後,看到摺子前的提語,亦是不由為趙俊臣的忠心而感動,竟是在臥病之際還不忘為自己解憂。
但這般感動只是一瞬間,接下來德慶皇帝已是面現深思之色。
德慶皇帝以帝王心術見長,但國家建設卻並非他的長項,一向好大喜功的性子,又註定了他容易被這些所謂“良策”的美好前景所矇蔽。
所以,看到這封摺子裡的提議後,德慶皇帝雖然也想到了地方官員會壞事的可能性,但更多的,卻還是是如方茹一般,覺得趙俊臣的這些建議實乃良策。
雖然趙俊臣舉薦的人選是左蘭山,但在這個時候,德慶皇帝卻想到了太子朱和堉。
德慶皇帝並不喜歡朱和堉,更不喜歡朱和堉遠甚於自己的賢名,但為了江山傳承考慮,在看到朱和堉屢屢被朝中權臣壓制後,還是會為朱和堉細加謀劃。
在之前,關於南巡的諸般安排,德慶皇帝並不同意由朱和堉負責,正是為了朱和堉考慮,但隨著趙俊臣的這些“良策”出現,德慶皇帝卻又覺得,這南巡的諸般安排,由朱和堉來嘗試一番倒也未嘗不可。
“……趙俊臣的這些建議,倒是不錯,南巡的諸般安排,中樞與地方分離,中樞只負責檢查進度、撥付銀兩,具體準備則由地方衙門負責,如此一來,一切順利的話,功在中樞良策,即使出了什麼亂子,錯也在地方而非中樞。更何況,按著這般建議行事,雖說會多花些銀子,但未必就會勞民傷財,說不定還有扶持民力之效,能得到朝野讚譽……”
“……如此一來,這件事倒是可以由太子負責,成則有功,敗則無礙,待朕南巡之後,太子即有功勞也有聲譽,能力也能得到百官認同,再加上南巡期間的鎮國曆練,太子他也就能夠名正言順的參與政事,為朕分憂了……”
“……不過,趙俊臣舉薦的人選卻是左蘭山,左蘭山是趙俊臣的人,雖是私心,但這般良策畢竟是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