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從蒙古聯軍從階州城下退兵之後,巴根就變得愈加煩躁了。
駐防各地的漢人邊軍武官一個個皆是奸猾似鬼之輩,最是善於趨利避害、辨明形勢,相較於朝廷武官的身份,他們的心性與做法更像是商人,固然是沒有力挽狂瀾、迎難而上的勇氣與擔當,但對於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之類的事情,卻最是趨之若鶩。
眼見到蒙古聯軍退兵的事實,再加上趙俊臣在小川河戰場上大勝蒙古聯軍分兵的訊息,各地的邊軍武官們紛紛是看出了蒙古聯軍如今已經陷入了頹勢,明軍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場百年未有的輝煌大勝!
所有明眼人皆是心中清楚,朝廷這個時候必然是會不吝封賞,並且是無功也算有功、有功則賞高一等——但前提是你確實參與了這場戰事,若是這場戰事至始至終都與你無關,朝廷事後的嘉獎與封賞自然也不會輪到你頭上。
只可惜,當初蒙古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明朝腹地的時候,各地邊軍紛紛是做了縮頭烏龜,至始至終都沒有參戰,明軍的如今勝勢全都是趙俊臣親自指揮麾下軍隊拼命贏來的,與他們毫無關係,所以朝廷的封賞嘉獎自然是輪不到各地邊軍的頭上。
這樣一來,各地邊軍武官自然是心中不甘,為了讓自己可以分到一杯羹,紛紛是開動腦筋、各施神通。
最終,千戶以上的邊軍武官們紛紛是率領軍隊趕去了渭水南岸,與趙俊臣的主力大軍匯合,美名其曰是“支援助陣”,而千戶以下的邊軍武官們輕易無法離開駐地,也只好是冒險一搏,紛紛是派出兵力沿途騷擾蒙古聯軍。
甚至,就連許多州府縣城的文官們,也皆是不甘寂寞,紛紛是召集民壯組成“義勇隊”,加入了騷擾蒙古聯軍的行列!
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壓根沒有能力造成蒙古聯軍的太多傷亡,負責騷擾蒙古聯軍的邊軍與民壯很有可能會是一觸即潰、傷亡慘重,但只要是運氣好能夠搶到幾顆蒙古韃子的首級,他們事後就可以向朝廷邀功請賞,言辭鑿鑿的表示他們在抗擊蒙古聯軍入侵之際也同樣出了一份力!
簡而言之,就像是韓非子所說的那樣——“利之所在,皆為賁、諸!”
而這般情況,也正是巴根感到煩躁的根源!
在蒙古聯軍的行軍沿途,所有漢人都像是瘋了一般,幾乎是每隔幾十裡地就會突然冒出一股漢軍偷襲,但偏偏這些漢軍皆是膽怯懦弱之輩,不等蒙古聯軍反擊就已是自行逃散,總是讓蒙古聯軍的一身力氣無處施展,就好似一拳打在棉花上。
與此同時,巴根為了保證蒙古聯軍的行軍路線安全,也派出了大量的探馬斥候探尋漢軍主力的蹤跡,而這些蒙古探馬更是成為了所有漢人官員眼裡的肥肉,紛紛是遭到了截殺,這讓蒙古聯軍的探馬斥候們損傷慘重,每天都有許多探馬再也不能返回,即使是有少數探馬勉強保住了性命,也會因為漢人的不斷追殺而無法偵查到有用的情報!
但最讓巴根感到煩心的,卻還是那支階州城的追兵!
這支追兵約有三四千人,規模不算大,也算不得是一支精銳之師,但領兵者卻是不可小覷,深悉兵法中的虛實進退之道,從階州城開始就一路綴著蒙古聯軍,時而遠遁、時而迫近,時而強襲、時而偽攻,總是抓住一切機會騷擾蒙古聯軍,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每夜都會出現幾次或真或假的襲擊,不僅是讓蒙古聯軍無法充分休息、兵力愈加疲憊,行軍速度也是大幅減緩!
若是尋常時候,巴根絕不會任由漢軍肆意妄為,但蒙古聯軍如今的當務之急是儘快退兵返回草原,卻是不願意耽誤太多的時間與精力,只好是被動承受著各地漢軍與階州城追兵的不斷騷擾。
就這樣,以蒙古聯軍的馬力與行軍速度,從階州城奔行到渭水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