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其實,與趙俊臣、徐盛二人密談之際,李純臣看似是態度坦白,但依然是隱瞞了一項關鍵資訊。
那就是——李純臣所領導的大內行廠,相較於正德年間劉瑾所創辦的那個大內行廠,兩者只是名號暫且一致罷了,但性質則是截然迥異!
而趙俊臣與徐盛二人,則是受到了思維慣性與錯誤情報的誤導,並沒有及時察覺到這一點——至少徐盛是這樣。
實際上,大內行廠未來就算是由暗轉明、公開行動,也不會歸於內廷節制,而是會成為一個直屬於德慶皇帝的情報輔佐機構。
與此同時,大內行廠的未來職責,更像是通政司與廠衛的結合體,除了情報收集、監視百官之外,還肩負著為德慶皇帝轉呈密疏的任務。
李純臣最初會受到德慶皇帝的關注,就是因為他所寫的那篇《懸劍論》的緣故。
根據《懸劍論》的內容,朝廷應該降低官員們向皇帝呈送密疏的門檻,讓所有五品以上朝廷官員皆是擁有密疏呈奏之權,而且密疏呈奏之際也不必經由通政司轉呈,而是直接交到德慶皇帝的面前。
這般建議一旦落實,無疑是可以削弱臣權、鞏固皇權,自然是引發了德慶皇帝的極大興趣,但引發了百官們的激烈反對。
於是,德慶皇帝為了穩定廟堂局勢,並沒有直接採納《懸劍論》的建議,而是等到風頭過去之後,讓李純臣暫借大內行廠的名號,成立了一個全新的秘密機構。
然後,德慶皇帝又向李純臣交代了兩項機密任務,其一是暗中調查內廷受到外部勢力滲透的事情,其二則是秘密試行《懸劍論》所提議的密疏新政。
其中,德慶皇帝所交代的第二項任務,就是讓李純臣暗中尋找一批忠心可靠的朝廷中下層官員,賜予他們呈送密疏之權,而李純臣則是負責與這批官員秘密聯絡、轉呈密疏。
這樣一來,德慶皇帝就可以繞開百官們的反對與阻撓,率先把密疏新政的大體框架暗中搭建完成,若是小範圍試行之後、證明這般方法行之有效,德慶皇帝就可以趁勢全面推行,到時候就是木已成舟,百官們就算是想要反對也沒有機會了。
明白了德慶皇帝的這般想法之後,李純臣頓時是興奮莫名。
作為一個通讀史書的聰明人,李純臣自然是看出了德慶皇帝這般想法所蘊含的重大意義!
自古以來,皇帝們若是想要進一步的提升皇權,像是“以下克上”、“以小制大”這類手段,從來都是不二法門、百試不爽。
所謂的“以下克上”、“以小制大”,就是首先尋找一批忠心可靠的官場小人物,然後把一些重要權力交給這些小人物全權負責。
這樣一來,這些小人物就會面臨“位卑且權大”的情況,必然會受到官場高層的妒恨與打壓,他們的權力皆是緣於皇帝,為了自保就只能進一步的依附皇權。
最終,就會形成百官內鬥、皇帝坐收漁翁之利的情況。
自秦以來,歷朝歷代的所有官制變化,皆是這種手法的運用體現,譬如秦朝以三公制衡勳貴、漢朝以尚書令制衡三公,隋唐以六部制衡尚書令,明朝則是以內閣與內廷一同制衡六部……
再等到清朝,還會出現以軍機處制衡內閣的局面。
李純臣認為,德慶皇帝讓自己所組建的新機構,很顯然也會是相同作用,乃是未來用以制衡內閣與內廷的存在,而他本人一旦是妥善完成任務,今後自然是要平步青雲、前程似錦!
與此同時,又因為內廷受到滲透、外朝則是受到幾位權臣掌控太深的情況,德慶皇帝施展這般制衡手段之際,也並沒有太多可靠人選,而李純臣不僅是《懸劍論》的作者,與朝中各位權臣也是關係疏遠,自然就變成了德慶皇帝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