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嬴政的話,白起愕然的抬頭。
嬴政看著對方,“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大秦,公孫起……長平之戰的事,你放下吧。”
“那四十餘萬趙國降卒的命,不是你的錯。”
聽到這白起眼裡帶著淚光,緊緊的抓住嬴政的手,眼淚無聲的流下。
四十多萬趙軍一直是他的心病,秦昭襄王的態度也是他的心結。。
當時長平之戰,他雖然圍困了趙軍三年,切斷了趙軍的糧道,但是三年的對峙秦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了。
(當然長平之戰有說打三年的,也有說打半年的,而且都有證據,我就寫三年了啊。)
當時他確實答應了趙軍,只要趙軍投降他就不會讓趙軍捱餓,他當時是真的沒有打算騙趙軍的。
但是當時趙軍俘虜太多了,他不能擅作主張就把事情報告給秦王(秦昭襄王)了。
當時秦王沒有下詔讓他殺了降卒,也沒有下令讓他放了他們,而是下令停止給他運送糧草。
那一刻他就懂了秦王的意思,這四十餘萬人他養不起,秦王又不願放虎歸山。
因為趙國當時國力是很強的,民風也異常彪悍,趙國實戰經驗豐富又有廉頗等大將。
如果把人放回去趙國就將成為大秦一個強有力的敵人。
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道路上犧牲的戰士已經夠多了。
為了那些為秦國開疆擴土的亡魂,他不能止步於此,他相信大秦一定會一統六國的。
他要贏這一場仗,他要攻破邯鄲,他要徹底消滅趙國,幫剷除秦國統一天下的一個頑石。
那些降卒養又養不起,放又不能放,如果一直拖著只會把秦軍拖垮。
一邊是秦國統一霸業,一邊是幾十萬條性命。
於是他做了艱難的選擇,這個劊子手只有他來做了。
因為他知道如果放了這些人,回頭他們的大刀就會砍向自己計程車兵,而他們也攻入不了邯鄲。
那個夜黑風高的夜裡,他違背了諾言,坑殺了所有趙軍。
雖然他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但是那一夜他坐在營帳內,聽著外面趙軍的哭喊聲,痛苦的哀嚎聲,讓他遍體生寒。
隨著他的呼吸間,每一次他吸氣呼氣外面的趙軍就會有人斷氣。
當時他覺得很壓抑,壓抑得讓他呼吸不上來。
看著手裡的軍事圖,強行壓下心裡的森寒,看著邯鄲城,他覺得一切都是對的,都是值得的。
當外面的聲音哭喊聲越來越少,他知道決戰時刻開始了。
可是就當他準備向著邯鄲發起總攻的時候,秦王的一道詔書把他徹底擊垮。。。。
他願意揹負千古罵名坑殺四十餘萬趙軍,只為了能一舉攻下邯鄲。
他揹負了千古罵名,做了那背信棄義之事,日夜忍受著人性的煎熬,就是為了能一舉消滅趙國。
秦王的一道詔書不讓他攻打邯鄲了,那他那四十餘萬趙軍白殺了嗎??
秦國也錯失了滅趙的最好時機。
他不得已班師回朝,不久後他就大病一場。
之後幾年裡,秦王再三邀請他領兵伐趙,他老了,也不想動了。
那些日子裡他夜夜被那天夜裡的哭喊聲驚擾。
他沒有等來秦王的。。。。。
卻等來了秦王的寶劍。。。。。
他知道他確實是該死的,四十餘萬最終只有二百二十四個未成年的少年活了下來。
他確實該死。
從前他在秦昭襄王那裡沒有等到的話,今天在秦王政這裡等到了。
這個年輕的大王告訴他,他做的一切為了大秦都是對的。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