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他說道:“傳口旨。”
將新進士劉寅等十人召來,又從書院裡召來十名成績好的學子。
去年錄取的進士最多,經過一段磨勘後放下去,讓他們與書院學子對比。這一比很糟糕,一個地方的治理涉及到刑事律法,農林漁牧,工商貿易,民俗民情等等,儒家經義裡那有這些知識。相反,書院越來越專業化,許多課程就是教導這些實用的知識。同樣的任用,起步點截然不同。進士抱著之乎者也一個個傻眼,學子抱著算盤在下面如魚得水。
未必就是學子好的,有的進士也是人才,經過一段磨勘期後,他們同樣能後來居上。但眼下確實差得太遠。
再就是去年薪酬加上去,官員並沒有裁減多少,反而讓三司財政漸漸吃緊。因此今年讓盧多遜知貢舉,再次縮減名額,僅錄取了十名進士,一個個還沒有外放,在京城各部司裡磨勘。
但這一放一收之間,影響很廣,民間原先有許多讀書人瘋狂地讀書,不顧一切,包括書院。收了之後,又有人丟下書院,十個進士,還是沒辦法玩。包括書院,許多學子也從經義中收心回來。
二十人到來,趙匡胤說道:“你們寫一篇策子,講為政之道與清靜無為,不折騰的關係。”
說完就走了。
書院學子開始書寫,這十個學子全部還是以前宋九學舍裡那批一年級或二年級學子,聽宋九說過一些,包括這個不折騰。
十名進士卻是莫明其妙,難道皇上這段時間在讀史記,受了司馬遷影響,黃老思想影響,才出的這道命題?出題那就破題吧。一個多時辰後,二十篇策子到了趙匡胤手中。
進士的文章華美之極,還有幾個才情好的全策盡用四六體,不過趙匡胤看後,一篇篇全部扔了。老子看的是政策,不是老子思想!
再看書院的學子,多少還是緊張的,有的學子試圖用四六體,用得也不好,這個非他們所長,要麼就是說得磕磕碰碰,但馬上就看到可喜的亮點。
各有各的論證,有幾篇策子還是不錯的,其中一篇寫到一條,非上命不力,為上者慮國泰民安,永保社稷萬年。為下者未必,良吏不多,平庸官吏久遷無望,著重享樂,即有良政,變法曲改,多一政多曲改佳機,詔令變動不休,曲改機會更多,非為社稷,而為牛囊也。
還有一個策子讓趙匡胤看得十分滿意,為政者,一為自上,一為自下。令出益弊有之,益者以為當然也,弊者則怨懟,故自上者多引導,少變動,民自安也。有變則從下來,民眾擁戴,順應民意,政令更動則不民怨也。
趙匡胤將二十篇策子放下。
這件事有些大條了,難道將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全部推翻,全國推廣書院那種模式?
與宋九無關,全國推廣,恰恰是消除宋九印記。
不過若真的這麼做了,會引起巨大的爭議。然而兩者差距又是這麼地大,不可能當作看不到……(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太狠了
但劉鋹多少破壞了嶺南的一些計劃。
為了保命,劉鋹越來越無恥,用珍珠結鞍革馬為戲龍之狀,獻給趙匡胤。這是宋朝,工匠地位仍然很低下,一般士大夫都恥於下廚,況且是匠活。宋九那也是匠活,但不能算是奇巧淫巧。劉鋹這不但是匠活,還是真正的奇技淫巧,再想想他的身份吧。趙匡胤將其戲龍珍珠鞍勒馬拿給諸工官看,因為精巧,諸工官看後大賅,問這是什麼人編織的,太厲害了。趙匡胤搖頭,一個國君編織的事物居然將所有工官嚇成如此地步,拿了一千五百緡錢償其值,又說道:“劉鋹好工巧,以一偽國主身份,國人豈非不能習以成性,如移於治國,豈至滅亡!”
諸臣稱是,楚昭輔也說道:“是啊,一樣的工學,匠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