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漢高帝劉邦在彭城一戰幾乎全軍覆滅,狼狽逃亡。
丁公奉項羽之命追擊劉邦。
兩者在彭城以西的原野短兵相接,劉邦幾乎就要喪命於丁公之手,這時劉邦急了,使人傳書丁公求情說:兩賢豈相厄哉?意思就是說,您是英雄,我也是英雄。我們兩個為什麼要自相殘殺呢?這對您沒有好處,不如放我一馬!
於是,丁公不管是出於養寇自重的心理也好。還是真的腦殘了也罷,果然不再為難劉邦。
等到劉邦擊敗項羽,登基稱帝。
丁公以為自己有功,就跑去邀功。結果被劉邦一刀砍了……
理由是:項王失天下者。丁公也。要‘使後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與之相反的例子是欒布。
當初,劉邦砍了彭越的頭,梟首雒陽,下詔:有敢收視者,輒捕之。
欒布從齊國趕到雒陽,跪到彭越的頭下大哭祭祀,然後還收埋了彭越。
結果屁事沒有,還升官加爵。拜為都尉,至今受到漢室天子的敬重。不論劉邦、呂后、惠帝。太宗、今上都視為國家忠臣,棟樑。
這就是差距啊!
站在皇帝的立場上來說,身為臣子就應該忠於自己的主君。
即使淮南王劉安要造反,身為大臣,也不該在他沒有造反之前就動手,而是應該苦苦勸諫,然後上報天子,由天子定奪。
這才是忠臣的模板。
而張釋之如今,一沒有請奏天子,二沒有苦苦勸諫,而是用矇騙的手段,騙取了軍權,然後軟禁了劉安。
當此之時,任何一個上位者,都不大可能會欣賞這樣的行為。
相反,恐怕會厭惡這樣的行為。
要是以後人人都效仿張釋之的行為,那這天下秩序,豈不是要亂套了?
上下尊卑還要不要,人臣倫理還講不講了?
這麼一思考,劉德也明白張釋之前世為什麼非但沒有論功行賞,反而被長安厭惡,劉德就記得,當時,張釋之軟禁了劉安後,他的父皇第一時間不是馬上嘉獎張釋之,而是立刻命令曲城候蠱捷率兵進駐壽春,打著救援的旗號,接管了張釋之的兵權,等同於解除了張釋之的一切職務。
於是,隨後張釋之迅速病情加重,幾個月就死了。
這麼想著,劉德就嘆了口氣:“恐怕劉安最後也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反而是張釋之,要被責罰了!”
道理很簡單,劉安實際並沒有真正的舉兵造反,不過是口頭上說過那樣的話。
沒有實際的謀反罪狀。
本來,這樣的話,一般的諸侯王也是必死無疑,即使不死,也要被貶為庶民。
但是,劉安不是一般的諸侯王啊!
他老爹劉長死的那麼慘,就算是為了先帝的面子考慮,也得給予優待,至少,不能讓天下人覺得,劉氏這是借題發作,打擊報復,秋後算賬什麼的。
更何況,即使不考慮這些問題,也要考慮劉安的兩個弟弟怎麼想。
衡山王劉勃與廬江王劉賜,這兩個諸侯萬一要是覺得朝廷想對他們下手,馬上起兵,聯絡吳楚,這等同於使得吳楚立刻就能循江淮而上,進逼齊趙、滎陽,威脅雒陽。
一旦局勢發展到那個地步,現在,老實的齊趙諸侯,恐怕也會不安分起來。
正是這些問題加在一起,才是前世劉安在吳楚之亂平定後並未被問罪,甚至沒有被責罰的原因所在。
“但是,我得想個辦法救一下張釋之,起碼,不能讓他有前世的下場!”劉德心裡尋思著。
想要救張釋之,使之無罪有功,就必須證明,劉安確實謀反了,不是嘴巴上說,而是實際在做,並且必須是鐵證如山,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