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工廠的工資較高;安全措施及工人某些不尋常的社會福利,在當時也處於領先地位。在這種情況下,當阿爾弗裡德·諾貝爾活著的時候,他的工廠沒有發生罷工或關廠的現象,甚至在危機時期,其它工業企業常常鬧罷工的時候,諾貝爾工廠也沒有這種情況。
在廣大的拉丁文地區,諾貝爾在各國的公司之間曾出現過不健康的競爭,因而必須立即進行調整。一八八七年,諾貝爾和巴布設法將法國生產公司總公司,與所有的西班牙、葡萄牙及瑞士和義大利公司(包括它們的附屬公司)統統結合到一個卡特爾裡。其中有些附屬公司座落在中美和南美迅速發展的很理想的市場區。
這家正式名稱為“黃色炸藥中央公司”的托拉斯,從它在巴黎的總部伸向遙遠的地方。它的股金為一千六百萬法郎。保羅·巴布是這家托拉斯的總經理,而阿爾弗裡德·諾貝爾則被任命耿名譽董事長,他自己曾笑著把這個職務描繪成“好象畫像一類的東西”。
這個公司對於有關國家的原料和價格進行了控制。為了進一步保險起見,它還同前面提到的倫敦英國—德國託斯一道,成立了一個調節價格和地區的總卡特爾。
在完成了所有這些安排之後,諾貝爾想他終於能夠實現盼望已久的願望:從引人注目的沉重而討厭的行政與代表性工作負擔中擺脫出來,從而躲在他的實驗室裡,將時間用於他的試驗方面。他希望在退休之前,還需要征服整個新的領域。
巴布先生的志向則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托拉斯裡,他看到有取得個人權利和榮譽,增加財富和政治成功的巨大可能性。這兩個非常不同的人的希望,在開始的時候都實現了,但卻沒有達到他們所要求的程度或方式。他們還有別的計劃藏在命運之中。
從倫敦指揮的英德托拉斯和在巴黎指揮的拉丁托拉斯這兩大組織,在後來的十年期間,由於新的工廠和分支不斷增加,發展成為一個顯眼的工業集團。炸藥及其副產品的生產由於工業和交通高速發展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在世界範圍內計劃這些技術事業。特別是當諾貝爾新的發明——一八七五年的爆炸膠和一八八八年的混合無煙炸藥出現以後,這種情況就更加緊迫。
從英德托拉斯的情況可以看出,易受政治形勢影響的諾貝爾公司產品,在諾貝爾死後的二十世紀兩次可怖的戰爭中,曾以各種專利名稱,被用於改善軍工材料。儘管這是可悲的,但炸藥貿易自其存在以來,它的所有產品和企業遭受的打擊,看來卻是命中註定的。
讀者也許對戰後在拉丁托拉斯裡哪些公司是最活躍的以及它們的現狀感到不解。因此,下面的簡短介紹,將把已經談過的創始時期的情況連線起來。
一九二七年,“總公司”改名為“諾貝爾法國公司”,其股金增至二千一百萬法郎;此後,有幾家工廠逐漸成功地轉到纖維素產品與塑膠生產方面,這些在當時大有希望的新產品與炸藥生意密切相關。三十年後(1956年),這家公司取得了三家法國大公司的多數股票,它們是烈性炸藥總公司(炸藥)、塑膠公司(塑膠製品)和雷伊兄弟公司(塑膠產品);它所擁有的股金總額因此增至三億八千萬法郎。
第二年,“諾貝爾法國公司”與一家同類的主要公司“博澤爾—馬利特拉公司”合併,合併後的名字為“諾貝爾—博澤爾公司”。該公司在一九六○年擁有的股金達三十三億八千三百萬法郎,現在控制著法國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的十八家重要工廠,從事著五個主要方面的業務:電冶金(在薩瓦有兩座工廠);電解(巴黎、圖盧茲、里昂);工業化學(魯昂、聖康坦);炸藥;以及技術製鹽(奧蘭、阿爾及利亞)。
自一八八七年後的七十年來,“黃色炸藥中央公司”這家托拉斯,一直保持它作為有決定性作用的公司地位;隨著資本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