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引擎所使用的產能核心是增壓反應釜而非CE式使用的常壓反應釜,所以反應的臨界體積(這個引數直接決定反應爐的大小)較CE鐳射核融合引擎小三分之一左右,且出力比CE式高出一倍。
與小型化和高出力的優點相對應的,在增壓情況下,反應爐中的雜質(這是指原子序數在3以上的原子核)很容易發生電子與質子結合成中子的逆β衰變,這會對周圍的能量釋放產生不可控制的影響,因此此種反應爐對核燃料的要求相當高,必須使用相當純度的重氫、超重氫或者氦3才能確保穩定反應,否則極易出事故。
因為反應時的雜質必須在一個相當低的濃度,所以OG式反應爐的反應產物必須及時排出,也正因為如此,它的能量轉換效率和穩定xìng兩大引數均較CE式要低,且燃料消耗極快(相對CE式而言)。
CE式鐳射核融合爐的反應容器是常壓反應釜,雖然反應的臨界體積較大,但是發生逆β衰變的機率相對較低,因此反應釜中有較多雜質亦不影響其穩定執行。因此CE式使用的核燃料,僅僅是純淨的水而已。
雖然出力只有OG式的一半,且體積頗大,但是因為重氫、超重氫和氦3提煉困難,且儲存效率低下的關係,CE式鐳射核融合爐的補給xìng和續航力遠非OG式能比。
2.裂變式核引擎相關技術:
這一點,OG和CE沒有太大的區別,EOT的託洛尼姆引擎,技術上其實也屬於這一範疇,只不過出力和不穩定xìng不可同rì而語。
黃炎龍從CE帶來的核裂變靜止場(即中子干擾)技術,在範圍上限定之後可以用作託洛尼姆引擎的安全裝置,空間諾亞級二號艦鋼鐵號正是有了這個才真正完工的。
因為黃炎龍使用的中子干擾器是從ZAFT戰艦殘骸上找到的樣本當中解析的,技術上並不完善,因此現階段尚無法造成打入地殼亦能嚴重影響地面核裂變反應和遠距離通訊的效果,但是已經能夠嚴重干擾十幾公里內長波電磁波系的通訊、探測裝置。
3.黑洞引擎:
雖然名字都一樣,但是CE式黑洞引擎和OG式黑洞引擎完全是兩個概念。
CE式黑洞引擎正式名稱為黑洞核融合爐——利用大質量荷電粒子對撞,製造一個有電荷的超微型黑洞,然後向黑洞*入輕質量的原子核,藉助黑洞的微型重力場將之變換成能量階較低的重原子核並shè出黑洞。其中的結合能損失會變成高能量shè線,可以利用相轉移爐收集並轉換為需要的能量。
作為產能核心,這個微型黑洞本身處在一個shè出粒子與吸收粒子的動態平衡之中,也就是說,如果不再注入粒子,那麼黑洞本身就會因為質量崩解而消失。
CE式黑洞引擎的單體出力不大,需要多個並聯成組才能使用,但能量轉換效率極高。比起同體積的CE式鐳射核融合爐,黑洞引擎組的出力是後者的六倍以上。
另外,因為是帶電荷的黑洞,加之質量小(頂多幾毫克重),可以用電磁場約束,且在失去質量供給之後會很快消失,所以CE式黑洞引擎相當安全。
不過,CE式黑洞引擎在負載過大的情況下極易熄火,因此並聯的數量不能過少,無法應用於20米以下尺寸級的MS。
還有,CE式黑洞引擎的起動要將重粒子加到一個相當高的速度,這點比較費事,需要鐳射核融合爐作為輔助能源,起動後注入輕質粒子則不需要太多加速,黑洞引擎產生的能量足以供給自身。
而OG式的黑洞引擎,是利用重力cāo縱對空間內某個點施加引力,製造出一個擬似的微型黑洞。在黑洞內與外界之間,不同時空曲率的位置會存在時空曲率差,物質在時空曲率不同的兩點間運動時,時空場就會向外界放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