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東北國民黨軍計程車氣而言;很可能沒走到錦州就會全軍覆沒。——“這樣不行;我們都知道共產黨慣用的方法;總是‘圍城打援’;我們已經上當多次了。如果我們的主力由瀋陽遠出錦州;正好循著共軍遼北、遼西根據地的邊沿;他們早已埋伏好了。何況我們要經過三條大河——遼河、大淩河和繞陽河;我們的大部隊又帶著重武器和很多輜重;有被節節截斷、分別保衛、各個擊破的危險。”衛立煌建議鄭洞國去一趟南京;向蔣介石當面陳述利害;說服蔣介石收回決定;允許東北剿總固守瀋陽;堅持到扭轉戰局的那天。
二十三日;鄭洞國飛抵南京。蔣介石正在廬山休養。鄭洞國又飛抵江西九江;換汽車到廬山腳下;然後乘轎子上山。在景色秀麗的“美廬”別墅;他終於見到了神情疲憊的蔣介石。鄭洞國將衛立煌的請求陳述之後;蔣介石立即拒絕了:“這樣不行;大兵團靠空運維持補給;是自取滅亡;只有趕快打出來才是上策;況且錦州方面又可以策應你們。你回去再同衛總司令商議一下;還是想辦法向錦州打出來罷。”鄭洞國趕緊強調說:“解放軍已佔領錦州至瀋陽間要隘溝幫子;巨流河、大淩河等河流已解凍泛漿;大兵團的輜重行李很多;很難透過。加上瀋陽的部隊缺員很多;戰力尚待恢復;非經一段時間整補;否則很難戰勝解放軍。”蔣介石不耐煩地揮揮手;用很不高興的腔調責備說:“北伐前;樊鍾秀帶幾千人;由廣東穿過幾省一直打到河南;難道你們這些黃埔學生連樊鍾秀都不如嗎?”
蔣介石忽略了一個事實:衛立煌不是黃埔生。
這是蔣介石第一次命令衛立煌將東北國民黨軍主力撤至錦州。
蔣介石於一九四八年三月間做出這一決定;從戰略上講;應該承認他的這一決定是富於遠見的:此時;國民黨軍在東北只佔據著個別大城市;相互的聯絡以及補給的道路幾近完全中斷;國民黨軍在東北扭轉戰局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在這種局勢下;唯一正確的策略;就是立即退守錦州、山海關一線;加強這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形狀狹窄的“走廊地帶”;這樣既可以與華北的部隊保持相互配合;徹底切斷共產黨軍隊關內與關外的聯絡;還可以把林彪的部隊徹底關在長城以外;以確保華北的安全。誠然;兵出瀋陽南下是危險的;但無論如何也要比半年之後林彪佔領錦州的時候再出來要安全得多。
軍事危機將至;將領各有所思;對於國民黨軍隊來講這是致命傷。
如果衛立煌迅速執行了蔣介石的決定;中國解放戰爭的程序——具體地說;就是後來決定國民黨政權命運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是否能夠如歷史已經呈現的狀態發生;從而使戰爭在一九四九年基本結束;將很難預料。當然;歷史無法預料。
衛立煌沒有執行蔣介石的指令;執意將國民黨軍置於林彪的槍口下;並最終導致其全軍覆滅於東北地區。
鄭洞國回到瀋陽;向衛立煌報告了蔣介石的態度;衛立煌立即召集高階軍事將領會議。大家都覺得沒有把握打通錦州;何況也不能丟下長春和四平等地的十幾萬部隊不管;於是一致同意衛立煌的主張。
蔣介石見東北的軍事將領都不想撤;被迫同意衛立煌“暫保現狀”;但還是強調待條件許可;“由瀋陽、錦州同時發動攻勢;打通沈錦路;將主力移至錦州”。
但是;林彪沒容衛立煌喘息;東北野戰軍接著就向四平下手了。
一九四六年五月的四平保衛戰和一九四七年六月的四平攻堅戰;給林彪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慘烈印記。現在;他雖然準備再次對戰略要地四平發起攻擊;但不能否認依舊心存顧慮。林彪制定了兩套作戰方案:能打下來更好;打不下來就改打援。
東北野戰軍對四平的再次攻擊;改變了國民黨軍兩個高階將領的人生命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