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大明士子,彼此之間的交流倒是十分融洽。
宋家兄弟什麼心思還不好揣度,但除了宋家兄弟之外,在場都是些願意在唐人手下工作,並給已經做好了在這裡混官場的人,交流起來自然要多了許多對唐人官府和大明官府的差異評判。
楊禹舉杯說了些場面話,隨即便率先引導話題說道:“今日第一次工作,見那電話之神奇當真是讓我想起了神話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了,神奇不說,這工作中當真方便。只是可惜,這電話數量不多,還只能是局長們使用,要是數量足夠,咱們倒是也不用走動去辦差了。”
宋應升笑道:“是啊!我和應星倒是有幸在徐局長的安排下用了一次那個電話,當真如那在耳邊交流一般方便。看來這唐人對機巧之物的研究遠超我等認知,真要是想學習,怕不是要窮盡一生才有可能啊!”
宋應星感嘆道:“是啊!就是可惜了工業部去了海外辦事,留在這邊的人手不多,不然我真想看看另外一艘大船,也看看那些唐人說的神奇機械。”
吳光琮有些不明就裡,當即開口問道:“二位不是對農業感興趣才留下的嗎?如何又對工業一道也有了興趣?”
宋應升笑道:“小弟對機巧之物更有興趣,我倒是對農事更有興趣,興趣不同罷了。倒是那個工業部留守的唐人官員對小弟很有興趣,還曾數次邀請小弟去那邊工作,他倒是沒答應。”
吳光琮有點羨慕的看向宋應星,後者則是不無得意的謙虛道:“哪裡哪裡,只是那工業部如今所作之事都是管理工匠,倒是那燧發槍和燈油都值得研究一番,可惜都與商人合作,很多技術並不能隨便參觀,索性不如和家兄一起留在農業部繼續學習。”
吳光琮笑著點了點頭,倒是覺得唐人這一點做的還算挺好。至少從宋家兄弟的待遇來看,很明顯唐人老爺還是重視文人的,不然也不會把自己這些秀才和人家舉人區別對待,想來舉人到了哪裡都會比秀才吃香。
楊禹不無感慨的嘆了口氣道:“哎,唐人重視百工機巧,就連各種也要嚴格記錄資料,絲毫不得錯漏。反觀大明卻少有人關注這些民生之事,就是我這百無一用的書生在大明時也只會誇誇其談,對這些百工民生之事不屑一顧,當真可笑、可悲啊!”
宋應星頗有感慨的跟著嘆了口氣道:“是啊,坐井觀天當真就是說的我等啊!從前只知儒家經典是為至理,殊不知百工民生方為大道。這臺南唐人不過在此不足半年,可全偏偏手段頻頻輕易就造就瞭如此繁華之地。各位想想,真要是論及人心,在臺南謀生的這些百姓可願再回大明?”
宋應升輕輕推了推自己的弟弟,他是傳統讀書人,除了讀書之外也只對農事稍有興趣,倒是對自家弟弟在外人面前說這些話有些擔心。
吳光琮倒是看到了宋應升的小動作,可他也感受到了對方其實和他的弟弟有著一樣的想法,到如今雖然接觸唐人時間尚短,但這並不妨礙他也有了一番屬於自己的感悟。
輕抿杯中酒,吳光琮笑道:“應升兄不比如此,這裡是臺南,小弟現在舔為臺南警察,倒是無妨他人聽去。”
說話間吳光琮自己都沒有注意到自己身上的變化,那種對於如今身份的認可和自豪油然而生,算是他從未有過的一種體驗。
沒有在意自身態度的變化,吳光琮笑道:“昨日來之前小弟也是這般對唐人種種都不屑一顧,甚至一直覺得唐人不尊儒教,摒棄文人正道,缺乏禮法,終究是走不長遠的。”
微微停頓,吳光琮無奈的搖了搖頭道:“可是今日只在警局工作一天,小弟卻從種種細節之處看到了唐人的優點,同時也看到了大明的諸多不足。”
楊禹苦笑道:“看來吳兄與我一樣,這才一日就有些動搖了,怕是再過幾日,我等恐怕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