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旦的分析並沒有什麼值得指摘的地方,至少以他的角度來看,或許臺南那些唐人真的會是這樣一種狀態。
當然事實什麼的其實也不重要,李家需要的是對臺南唐人有一個基礎判斷,然後選擇合作或者對抗。
武備方面的強大是臺南唐人公開展示出來的,儘管這些臺南唐人展示力量的時候還要收費,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有些‘離經叛道’,但目的已經達到了,李家也確實沒有多少機會獲取勝利,那麼答案就只能有一個。
合作與加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再低一點還會有更多的詞彙來形容,總之什麼事情都是可以分成三六九等的,既然李家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那麼選擇一個對自己來說更有利的決定,無疑就成了李家的目標。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還是臺南唐人的那兩艘大船,對於身在1620年的李旦來說,那種體量的鋼鐵大船是他無法想象的,更不要說與之對抗了。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在面對這樣局面的時候都會選擇放棄,比如濠鏡澳的那些葡萄牙人,他們就做出了另外一種判斷。
葡萄牙人獲得唐人資訊的時間要比李旦晚一些,但是這個時間晚的並不多。畢竟他們也在倭國和泉州有著自己的貿易渠道,所以就在唐人出現在泉州後沒多久,葡萄牙人就已經得到了訊息。
和諸多對唐人產生興趣的勢力一樣,葡萄牙人也藉著泉州的貿易派遣了一艘商船前往臺南,並且他們驚喜的發現臺南人似乎比這個時期的其他亞洲人更瞭解西方。
這種瞭解不僅僅體現在臺南唐人對於海貿的態度,還體現在了很多唐人身上那種與西方更相似的習慣和氣息。
那是一種難以形容的氣息,就好像眼前這些唐人是一群長了亞洲人面孔的歐洲人一樣。
他們不像大明人那樣羞於提及利益,也不像這個時代的亞洲人那樣看到歐洲面孔就把鄙夷寫在臉上,相反,他們看待歐洲人的面孔中寫滿了興奮和親切,那種感覺就好像歐洲人看到了黃金一樣,很奇妙,也有那麼一點點古怪。
唯一讓葡萄牙商船不太滿意的一點就是這些唐人不會說葡萄牙語,當然這本來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只是葡萄牙人更奇怪的是,唐人中居然有很多人會說英語,甚至還有人會說法語,唯獨沒有一個人會說葡萄牙語。
這就是對比帶來的傷害,如果他們和明國人一樣也沒什麼,畢竟誰也沒規定一個族群一定要學會其他國家的語言。
可是一個鄉巴佬的英國話你們都能學,為什麼就不能學一學葡萄牙語呢?這是在嘲諷葡萄牙嗎?
當然,這只是那艘前往臺南貿易的葡萄牙商船上的船長和水手的心裡話,在他們看見唐人的那兩艘大鐵船,並且支付了近距離觸控費用之後,他們也只敢在心裡想一想而已。
對於這個時代的大明百姓來說,唐人的大船隻能算是一個奇觀,沒錯,就是一個奇觀而已。畢竟大明百姓聽說過萬里長城,也大機率感受過華夏各個城市的氣勢磅礴,所以船再大也不過是一個人造的大物件而已,感嘆或者羨慕會有,體會大船背後的意義並不會有多麼深刻。
但是這對於跨過半個地球來到亞洲的葡萄牙人來說卻是另外一種感受,他們對於海洋和船隻有著更深刻的瞭解,所以他們很清楚這樣一艘大船意味著什麼。
如今歐洲體量最大,並且能夠出海遠航的大船也只有一千多噸,超過兩千噸的大機率會有,但是他們沒有見過。
可是眼前卻是兩艘排水量四萬噸以上的大船,而且還是鋼鐵大船,絕大多數沒念過書的葡萄牙水手甚至無法設想這樣的大船可以佈置多少門火炮,他們也無法想像如何在跳幫作戰的情況下蹬上這樣的大船。
這是一種讓人絕望的設想,所以登上臺南港的時候,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