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使用了積體電路,一隻軟碟機上大大小小的積體電路多達14片。
現在公司每月能供應15萬臺軟碟機,已經達到了我們的產能極限,兩三年裡都不可能再提高。
照這個速度,要滿足全美5000萬臺計算機全部更換我們的軟碟機裝置,需要333個月!算上全球計算機使用者的需求,這個數字再擴大兩三倍也不止!
別說全部更換了,就是滿足新增客戶的需求,我們都無力做到。
不能快速佔領份額,等到IBM這些公司完善了他們的軟碟機技術,到時候還有我們玩的嗎?以IBM的巨大產能和市場覆蓋率,到那時,恐怕全球市場都會採用他們的軟碟機標準了,連口湯都不會給我們留下。我們的軟碟機專利,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既然我們做不到快速佔領市場,那麼拉一批同盟軍就勢在必然。相對於想要壟斷整個計算機行業的IBM,我認為DEC更加可親一些。
奧爾森就是看到了這點,才會主動和我們聯絡。在IBM壓迫式的擠壓下,DEC經營維艱,即將面臨山窮水盡的窘境,這個龐然大物已經被逼到了懸崖邊緣。要是再不奮力一搏,它遲早會轟然崩塌。奧爾森承認自己對個人計算機的錯誤判斷,寧願忍受羞辱也要扭過頭開發個人計算機,以及主動聯絡我們洽談軟碟機技術轉讓,都是DEC王朝面臨生死存亡危機的明證。
如果不是這樣,奧爾森會這樣輕易答應我們的條件?
你看吧,奧爾森必然會以軟碟機為利益紐帶,把那些深受IBM壓迫,在藍色巨人陰影下瑟瑟發抖的小廠商、小公司都團結起來,結成對抗IBM的同盟軍。
等不了多久,趕著來和我們簽訂技術轉讓協議的公司,必然會絡繹不絕。到那時,領頭和IBM打擂臺的就變成了DEC,我們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被流彈所波及。
說賺錢,就算DEC得到了授權,免了專利費,他們能比我們賺得還多?
我們生產、銷售一臺軟碟機,淨賺74美元。DEC哪怕採用了成本更低的積體電路工藝,以現在的加工工藝成本,他們每臺能賺十幾美元就頂天了。可以說,他們生產得越多,賣得越多,我們的市場份額就越大,我們研發的軟碟機技術,就越有可能成為市場上主要、乃至唯一的技術標準!
等到我們發明的軟盤驅動器技術,最終成了市場唯一標準,到時候我們想怎麼玩都可以,還怕沒有錢賺?”
霍克連連點頭。
他是個有小聰明的人,能猜到郭逸銘大致的想法。但遠沒有郭逸銘想得那麼深。他只看到了老闆想趁機滲透DEC,以合作為名,獲得對方的專利技術,卻沒考慮到更深層次的技術標準之爭。仔細想想,他不由得為老闆的深謀遠慮欽佩不已。
技術不等於市場。
這個世界上,優秀的技術被市場所漠視,發明人窮困潦倒的例子層出不窮。大名鼎鼎的特斯拉,交流電技術的發明人,一生髮明無數,卻因為愛迪生為了維護他的直流電專利利益,被像條狗一樣打壓,最後窮到連實驗室裝置都被賣出去抵債。死後在他寄宿的旅館房間裡,除了成堆的技術資料外,一無所有。
而還有可堪回味的,是他死的第二天,就應該是美**方原定對他發明的死光武器應用進行鑑定的日子。所以說,他的死充滿了謎團,究竟是否死於謀殺,都為未可知。
郭逸銘可不想自己成為第二個特斯拉!
軟碟機技術再先進,發明以前可以想辦法破壞,但既然已經發明出來,競爭對手們就只能在別的方面給西部計算機公司下絆,讓這項技術變得毫無價值。
那就是推廣。
單靠西部計算機公司勢單力孤,吃頭口鮮沒問題,就像蘋果公司可以在其他勢力沒有反應過來以前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