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除了jas系列的戰鬥機業務,他們必須繼續尋找合適的客機載體。
華銀財團控制著中國的大飛機業務中國商用飛機工業股份公司,a集團,並且也不介意吸收一部分海外資本,共同分攤技術研發和投資風險。
過。
第三個議題,哈蘇。
徐騰要求併購瑞典哈蘇相機和光學事業部,這是第一步,哈蘇自身的光學事業部主要從事技術研究,而非製造,它主要是選購德國萊卡和蔡司的鏡頭,萊卡……這是徐騰想要的第二步。
美國和北約不是白痴,只要他介入萊卡收購,就會意識到他的核心目標是光刻機。
所以,徐騰選擇一個比較容易入手的目標,拿到哈蘇的技術積累,完善國內的光學儀器領域的技術缺失,同時也能快速引導哈蘇公司將技術研究方向擴充套件到無人機領域,彌補哈蘇公司在智慧手機攝像領域的研究不足。
這個議題看起來不大,對雙方來說卻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地方。
第四個議題,abb和中控、華騰高科,這是最複雜的問題,雙方几乎沒有辦法縮小彼此的分歧和爭執。
從上午9點30分,到下午4點。
徐騰和皮特…瓦倫伯格主席商榷了17個財團層面的合作議題,在其中9個議題達成初步的合作框架,剩下的就等幾天再慢慢磋商,也許談不妥,也許能談妥,誰都不知道。
這就是做生意的樂趣,永遠存在未知數。
財團對於政治的影響力是非常隱秘而務實的,兩人都同意進一步推動瑞典首相在今年7月至9月份訪華,促進瑞典主動提出“創新型全面合作關係”。
瑞典是非常特殊的永久中立國,理論上不能和任何國家締結盟約,即使是在戰略合作和夥伴這兩種外交關係上,也是不適合的。
當然,事實是兩國的合作關係要比很多“戰略伙伴關係”更密切,這取決於雙方的經濟和技術發展需求。
徐騰和皮特…瓦倫伯格主席謹慎的挑選了一個更穩妥的外交詞創新型全面合作關係,沒有戰略,沒有夥伴,純粹的經濟與技術的全面合作,共同推進工業4。0戰略。
瑞典沒有能力構建自己的工業4。0規則,也不太可能被歐洲和美國吸納到它們的工業4。0規則中,但瑞典可以加入到中國的工業4。0體系中,從中獲益。
更確切的說,中國工業3。0和4。0的實際主導者都是華銀財團,瑞典是否加入,皮特…瓦倫伯格主席並不是那麼在乎,反正,銀瑞達財團併入參與進去。
生意就是生意,同時也絕非生意那麼簡單。
這件事不是中國有求於瑞典,不是華銀財團有求於銀瑞達財團,而是瑞典和銀瑞達財團有求於華銀財團,有求於中國。
瑞士也是中立國,但同樣要主動爭取和中國外交關係的升級。
他們有自己的優勢,歐洲最頂尖的機床和化學工業,最頂尖的金融實力,瑞典沒有那麼強的金融實力,但在工業領域完全是小歐洲的存在。
中國人總是認為德國工業實力最強,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歐洲,科技總體實力最強的國家依然是法國,法國只是太懶了,而德國擁有冷戰後的最大紅利數千萬優質的東歐勞動力。
老歐洲的英、法、德、意、瑞典、瑞士都擁有各自最擅長的領域,法國和德國更加均衡,德國在經濟總量和經濟的健康度、金融實力上更佔據優勢,而法國在核電、軍工領域擁有更完善的體系。
瑞典最大的問題是人力資源的匱乏,僅有980萬人口,英國的1/6,德國的1/8,當瑞典的經濟結構繼續向上升級,向著新型經濟和物聯網時代發展時,他們在機械、電子、化學、基礎工業領域的領先優勢,就會隨著人才減少和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