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管事孫收皮不大聽得懂蔡京的意思,不知他為了討好蔡京還是他真的好學不倦、勇於思省,他也記錄了他向蔡京請教:王小石怎樣用石子收買人心?石頭如何收買人心?
“他可不是收買一般人的心。”蔡京的回答是,“他知道歷代史家都推崇尊重讀書人和整理經籍的人物,而鄙薄焚書坑儒殺害讀書人的人。所以讀書人最小氣,最無客人之量,最誇誇其談但成不了大事卻又不許人批評。你看,前朝王荊公,有學問了吧?也不是一樣容納不了異議!先後寵臣司馬溫公,更有大學問,但也一樣聽不了新見,王小石聰明,他用自己收集的石頭起書齋檔案文庫,不花幾個錢,卻討好了人心,收買了書生之輩。”
不過,據記錄,王小石收集石頭,是從小開始的事。
他好讀書,也是從小的習慣。
他的出身並不算好,父母並不鼓勵他讀書,但他天生好練武、讀書、交朋友、收集石頭。他甚至還喜歡鼓勵身邊朋友多讀書,引誘勸說他們向他“借書”:——“代價”便是一顆奇特的石頭。
那樣一塊石子,從哪兒拾來都可以,王小石似志不在“石”,而是在他要朋友鄉里以“石”換“書”的過程裡,去珍惜“書”,並體悟“這是要付出代價才能換取”的態度。
直至而今逃亡的路上,王小石看到美麗、獨特的石頭,仍然會為它駐足:彷彿他在感嘆,這麼塊天地造化萬端獨有的奇石,怎麼會流落在這兒?怎麼無人理會?經過什麼樣的天機,才能教他遇上:這塊石頭?
王小石也喜歡住客棧。
他竟戀棧客棧。
像那麼個常常流浪的人,他居然很喜歡客店——不管大的、小的、豪華的、簡陋的,他都不嫌棄,不生厭倦。
他喜歡住店。
而且喜歡住店的那種感覺。
——也許,他天生就是一個流浪的人,天生就沒有家,所以,客棧就成為他那麼一個浪子的家了。
他還跟他的兄弟說過:“每一個客棧是每一個故事,每一間房都有一段情節,其間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你看,大客棧每天晚上點亮了多少盞燈,那裡邊有多少故事?小客棧每日晨出暮入,有多少情節?住進去,只要是一間房,好像就跟先前的人、後來的情節,全都揉合在一起了;那就別說融會、洞透了,就算想想,也令人追回、神往。”
那是王小石的想法。
——對葉雲滅而言,那是相當荒謬的:住店就住店,有什麼好想像的!
奇的是:王小石儘管喜歡住店,卻很少露營。
在他生平裡,很少有露營的記錄。
浪子可不一定在日落之間找到落腳之處的。
浪人不一定有“家”可容的。
——王小石為何不餐風飲露?那樣不更詩意、更自在嗎?
(莫不是他以前曾在露營的時候,給一隻蜜蜂飛進帳篷裡去,在他鼻子上叮了一口;還是帳子沾了營火,燒著了,把他燒得一屁股焦了,他這才不喜歡露營、架帳?)葉雲滅看著看著王小石的生平資料,也不覺為這個人的種種奇趣、好玩事蹟所感染,神思恍惚間,居然也神馳入冥的想到了這兩個荒唐的可能。
當然,這對一生、一直以來都很古板、火躁的葉神油而言,己算“妙想入魔”了。
他的思潮才約略那麼脫離了軌道一下,立即就告誡自己:怎麼神思恍惚?嘿!別中了那瘋瘋癲癲小子的毒!
——到底是中毒、還是影響他生起了一座更新更有趣的想法,那就見仁見智了。
王小石還有一個特性:霸氣。
這乍聽是矛盾、對立的,因為誰都知道:王小石是個親切的人。
——霸氣與親切,似兩種相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