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師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在他看來,一個連幼兒園都沒上過的小屁孩,怎麼可能透過一年級的考試呢。
很快,陳老師拿了兩張卷子進來,放到辦公桌上,譚震年紀尚小,老師的桌椅對他來說顯得有些高大,自己爬起來有點費勁。
所幸老三叔看見他尷尬的表情,趕忙上前把譚震抱起放在凳子上,譚震這才有機會坐上高高的辦公桌,檢視陳老師帶來的試卷。
說實話,那個時候的小學知識還沒有後世的那麼複雜,一年級試卷,真的很簡單!
語文就是一些簡單的拼寫,填空,造句之類,數學就是基本的數字計算,不會超過百位數。
如果不是怕表現過於突出,引起老師的驚駭,譚震幾分鐘就可以搞定。
他想了想,不能表現太過,還是低調一點的好,考過七八十分就行了,就這樣在兩位老師的“關注”下,譚震同學開始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考試。
他拿著鉛筆,像個小大人似的開始凝神思考,時而咬著筆尖,時而抓耳撓腮。
當然,這都是做給老師們看的,為的就是不要表現的過於突出,在兩位老師的現場監考下,譚震終於在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考試。
兩位老師很認真,直接就現場改卷,成績還不錯,在半個小時的考試中,譚震同學取得了語文七十,數學六十五的好成績,光榮的成為村小學一年級一班的一名學生。
接下來的日子,譚震同學徹底放飛了自己,雖然小學一年級的知識實在太簡單,他還是努力的學習著。
離開了家來到了學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徹底告別了開襠褲,再也不用擔心母親用帶刺的杉樹枝打小屁屁了。
一年級有三十多名同學,除去譚震,最小的也有七歲,最大的都十歲了。
沒辦法,那個年代的小孩普遍讀書比較晚,像譚震這樣的三歲小孩讀一年級的哪怕後世也是少見,更不用說是在七十年代了。
譚震記得自己上輩子就是八歲才上的學前班,擱現在得被人罵死,可那個年代不一樣,幹活才是本分,有書讀就已經很不錯了。
再說小孩上學是要收學費的,農村掙點錢是真心不容易,都是靠男人農閒時打零工,女人平時養個雞賣個雞蛋掙的一點辛苦錢。
或許是因為前世的蹉跎,譚震特別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小學的知識比較簡單,他還是認真的學習著。
當別的小孩都在玩泥巴,踢毽子的時候,他在看書。
當別的小朋友都去河邊洗澡,釣魚的時候,他還在孜孜不倦的看書。
也因為這個原因,村裡人都戲稱老三叔家裡有個“書呆子”。
很快,“書呆子”的外號傳遍了全村,而與此同時,他開始向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借書看,二年級的看完了,看三年級,三年級的看完了,看四年級的。
到七月期末結束的時候,他已經看完了小學所有的課本,毫不意外的在一年級期末考試中,譚震考了雙一百,榮獲年級第一,讓班主任陳老師驚喜莫名。
在他的強烈的要求下,他還參加了二年級的期末考試,同樣也取得雙一百的好成績。
汪校長聽說後倍感欣慰,為自己的“慧眼識珠”欣喜不已,特批他下學期開始進三年級學習,還買了一個筆記本給他以資鼓勵。
年級第一名的噱頭還是有效果的,獎狀貼在家裡最顯眼的牆面上,母親的杉樹枝也被他扔進了灶臺,父親的笑聲更大聲了,自己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舌頭,說起劉英懷胎十一月的事情,說的有鼻子有眼,聰明,好學,早慧…
於是,譚震-這個老譚家的小孫子,瞬間成了大家眼裡的神童。